APP下载

西藏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现状及思考

2018-10-16苏栋黎普明强军锋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考高校意义

苏栋 黎普明 强军锋

摘要: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本文针对当前西藏高校共青团“推优”的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推优 意义 问题 思考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以下简称“推优”)是高校共青团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共青团政治属性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深化和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的职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在第五章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对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团组织的基本任务。高校作为青年群体的集中地,汇聚了大批的优秀共青团员,把优秀的共青团员推荐给党组织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既是党对共青团提出的要求,也是共青团作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坚强后备军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对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通过开展“推优”工作为源源不断地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对于巩固和扩大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西藏各高校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在各高校党组织的亲切关心和正确领导下,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科学部署、稳步推进, “推优”程序规范有序,“推优”对象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能动性不足,作用发挥不够。《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十章第五十一条就党和共青团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青团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共青团组织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主动作为不足等现象,没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积极地发现、培养和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由“我要推”为“要我推”。同时,部分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时也存在程序不规范现象:在发展党员前未征求团组织的意见,只是在整理发展材料时,让团组织负责人签字盖章,形成了“党组织确定对象、团组织审核通过”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共青团组织责任缺失的现象。

(二)“推优”制度不够完善。“推优”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党组织重视、共青团员关心,关系到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关系到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后期党员的质量。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发出“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庄严宣示,表达了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定意志,把对党员的各项要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作为发展党员的最基础工作,“推优”工作具有关口前置,从源头上保障党员质量的重要作用。但据笔者了解,部分高校仍然存在“推优”机制不完善、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等问题,“推优”工作无章可依,部分环节凭经验办事,导致“推优”工作难以完全达到党组织的要求,难以完全满足共青团员的期望。

(三)“推优”评价不够科学。许多高校在制定“推优”细则时,虽然对“推优”对象的思想政治、学习成绩、日常工作、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重于学习成绩,将体现综合素质的“推优”工作变成单一的学习成绩排名推荐工作。导致部分“推优”对象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存在入党动机模糊,政治意识淡薄等现象[1]。究其原因,在于学习成绩是客观存在,既能定性,又便于量化。归根结底,还是个别团组织工作方式简单,手段单一,责任感缺失。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一)高校共青团要主动作为、勇担重担。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真正把“推优”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担负起党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一是要发挥组织优势,充分利用每个学院、系部、班级都有团组织、团干部的优势,加强对团员的考察、培养力度,经常性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心中有党、心中爱党,自觉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日常管理机制,动态监测机制和定期考核机制,客观详细地把团员青年特别是具有强烈入党意愿、已递交入党申请书、正处于组织考察期的团员青年在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及时主动地报告给党组织,为党组织发展党员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三是要把“推优”工作与党组织发展工作衔接协调起来,在“推优”前认真要听取党组织及学生党支部的建议,结合党组织的意见开展工作。否则,“推优”结果可能与党组织的工作相悖,出现偏差。

(二)不断完善制度。高校共青团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完善“推优”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将党的最新要求体现、贯穿在制度中,切实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在制定完善 “推优”细则时,首先,要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全面了解掌握入党程序,避免程序失当。二是要广泛征求党组织、党员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意见,使“推优”细则真正符合党的要求,满足团员期待,体现规范性、科学性和代表性。三是要便于操作,对“推优”的条件要尽量明确清晰,最大程度做到量化考核,对“推优”程序要科学规范,使团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执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推优”细则出台后,一定要定期组织团干部进行学习培训,使他们增强政治意识,明晰“推优”工作、熟悉“推优”流程。

(三)重视综合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青少年成长成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再到今年的“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在思想政治、知识学习、道德情操、精神品格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作为优秀的团员青年,党组织的发展对象,高校共青团在“推优”时一定要重视对团员青年的综合评价,要结合当前正在各高校推广实施的第二课程成绩单制度,建立客观、综合、系统的记录、审核、评价机制,将学习成绩、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有机结合,使“推优”对象确实面面俱优,让“推优”工作真正成为一个推荐一个人,教育一批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片人的有效激励机制[2]。

高校共青团“推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各级共青团要本着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展航,郑伟旭,吴紫莹.高校“推优入党”工作现状探析——以 GY 大学为例[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07).

[2]刘航,张晨玥.我国高校共青团“推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

(本文为西藏农牧学院党建理论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推优机制研究》,课题编号:D201706;作者简介:[1]苏栋,西藏农牧学院团委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黎普明,西藏农牧学院团委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强军锋,西藏农牧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思考高校意义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