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8-10-16刘爽娜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摘要: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大学新进同学大多面临着有关适应、人际方面的关系、学习以及自我意识等相关的心理问题。而团体辅导对学生的心理可以起到积极的抚慰作用,团体辅导后,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认识自己,无条件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把这些不积极的因素转化成上升的、正能量的因素,这样的话我们才可以不断的前进和成长,也才能够热爱和拥有大学生活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团体辅导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比较普遍。在教育成就的环境下,学业上的压力逐渐遮掩住了中学生们内心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在心理上面的问题和因为这个问题带来的相关影响的一个伏笔。所以,我们需要重视中学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问题带来的影响。团体活动可以帮助和启发学生的正常学习,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促进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学习大学生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新生主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团体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大学新生主要面临的问题

(一)对新生活的适应问题

大多數的大学新同学在刚入校园的时候,因为远离自己的家乡,需要面临在语言使用、饮食口味、住宿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感受新的地域上面的文化,他们将有一个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这也使南北两地学生之间的不同越发明显,差异显著,而其中一些不能独立生活或没有居住经验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些方面的问题。并且军训活动也会影响一些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造成身体上的吃力。在正式开始大学生活后,有一部分新生因为没有人管控,缺乏压力,逐渐养成懒惰、饮食、不规律的工作习惯等不良习惯[1]。这些环境所带来的失调失调和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新生面临着新的社交关系,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大学里的社会关系比中学更为复杂,有些大学新生的心态是复杂的。在没有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前,这些学生可能怀念中学的朋友和想回忆过去的人。对于新生来说,他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异质性,新的师生关系、异性与宿舍的关系更为复杂。但在心理上,他们有矛盾心理,他们想交往,拒绝逃避。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的心理特征。在人际交往技巧方面,一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在离开父母上大学后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这些学生在克制心理活跃交流、挑选话题、细听别人和自我的表达以及移情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在人与人的交往方面,一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进入大学,他们的沟通障碍日益突出,人际交往方面困难,因此,容易产生孤独和自卑心理问题。

(三)学习心理问题

军事训练结束后,大学新生正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随之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压力和动力,失去学习主动性。在没有中学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群体有一个单一的客观环境,一个空白和没有努力的学习方向,大学和高中也是不同的。大学老师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不会严厉地督促学生必须学习,靠的是学生的自觉性。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则会在今后学习中出现逃学、学习成绩差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如果发现大学生活不是理想的生活以及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上会有更多的心理问题。

(四)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身和他人以及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理解。刚去大学的同学正在一个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慢慢觉醒。根据一些调查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我知识得分最低,对自己的理解还不够完善。同时,新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有独立的发展,享受动力、自我满足和归属感。并且,许多的同学在入学之后喜欢进行横向的比较,这让“理想我”感到很沮丧,“真正的我”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是令人失望的、不愉快的、不可言说的消极经验。此外,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而价值观的多样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新生中出现的对自我以及对别人,对周围事物不准确的认知与选择,都会引起自身品性的养成,多元选择引起的心理冲突将会影响到刚入大学校园的同学心理健康的发展[2-3]。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群交互的通信网络一般被认为是链式、轮式、圆周式、Y型和全通道五种形式。显然,全频道的通信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相对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相关训练来训练成员。新的大学入学阶段是熟悉和适应环境以及交往新朋友的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友情也能帮助大学新生适应生活。为了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新生有着相似的心理需求或目标,因此团体辅导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一些活动也在校园里进行。活动的分享与沟通可以让刚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面的真实想法,这也为活泼型的学生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通过自我表露来缓解新环境的压力;内向型学生通过倾听他人的相似感受,缓解心理压力,获得“他人”的体验。

(二)增强新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高凝聚力大学班的形成。

群体所有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并非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归属感。目前,大学生班级中普遍存在着凝聚力和归属感不足的问题,削弱了班集体为学生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的能力。现在新生独生子女人数多,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团体指导的理念和技术下,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自尊、接受和社会心理。具体而言,在团队活动中,团队成员共享共同的团队目标,为目标分担责任,实现组织承诺和感受在生活体验中的归属。同时,也有助于克服男性和女性在活动中的敏感心理。打破可能的疏离现象,营造和谐的氛围。这些团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同学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和集体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培养主动、自主的行为习惯

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主动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得到了知识,但是他们没有情感体验,出现“意思我懂,就是做不到”的感受,即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的团体活动能够有效地关注其"情感"和"行为",通过这些团体活动,可以促进知识、情感的融合,避免知识的剥离、理解的分离,进而增强新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感、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可以在军事训练结束后对新生进行一些团体辅导活动,如虚拟有限的生活时间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让新同学可以在虚拟的团体活动中提早去接触和感受人生的短暂,以及世界上各种情感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这可以顺应父母的心理,感恩父母的心理,回忆过去的父母和孩子的磨擦,体验悔恨的心态。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团队责任和领导素质的活动,采取球员的形式犯错误,队长的处罚形式直接显示领导责任的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强烈的冲击。这些都会对责任感有很深的感受。这些活动可以使导师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知情两重的作用下实现知、行的统一,增强感恩和责任感,使学生选择满意、自愿模仿这些行为。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类似的团体活动,这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的习惯。

(四)激发自我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在群体中,在自我分享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中,成员会意识到他人的问题与自身的问题相似,会淡化自身的自卑和焦虑,从而改变对自我的不适当评价,重建正确、健康和客观的观念。同时,增加自己面对问题的信心,并正确激发自身潜力[4]。团体辅导是为了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自我体验,反映自我镜像,通过互动和交流发现自我认知中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意识和实现自我调节的目标。

群体安全、可信、和谐的积极氛围,也将促使成员从多方面重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氛围也满足了成员的心理需求,消除了心理上的过度防卫,并有效释放了压力。可以让成员们在互动中进步,促进成员们自我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积极作用。在我国,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的应用比较晚,但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有所增加。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团体辅导终有一天将成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璐玮.团体辅导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13):105.

[2]钱利清,田牧,黄振華.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1,(25):123.

[3]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Z1):236-239.

[4]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爽娜,硕士研究生,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