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及时代意义探讨

2018-10-16王鑫

祖国 2018年16期
关键词:哲学马克思主义信息化

王鑫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哲学诞生并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信息时代中也经历了认识论中主客体关系变化等系列问题,进而面临着技术革新在实践理论与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挑战。如何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通过创新实践理论与强化社会应用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发展的意义成为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 信息化 生态 发展

伴随全球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在利用新时代工业革命变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伴随着时代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原有的生态环境一同发生了变化。解读当前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处客观环境,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的重要意义,是利用哲学基础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深化时代改革的主要方式。

一、信息化时代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状况与意义

(一)信息哲学的兴起与发展

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基础,进而在客观条件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与兴起。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正是建立在这一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随着技术革命的持续推进,信息哲学应运而生,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新环境。信息哲学的出现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信息技术的产生则要追溯到二战前夕以图灵实验为代表的相关理论原理研究。随着战争中对相关实用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战后促成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对信息的初步认识。随着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对信息认知的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对其哲学层面的解读。在哲学层面看,信息被视为事物的存在形式之一,自身具有物质性并且是描述客体变化的过程,所以信息既具有物质性的表现形式,同时客体的存在、变化与主体的知识系统、认知反馈同时具有信息的意义。所以信息哲学的兴起不仅推动了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各领域的发展,也通过对个体、要素及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力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二)信息化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以信息哲学为代表的信息化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挥自身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认识论受到信息化影响,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客观世界、客体范围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信息化是增加认识客观世界的新方式,各种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人的感官能力,为知识获取和理论的检验提供了新的途径。信息化应用前,人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停留在行为中介中,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马克思主义更多的被应用于事务性操作之外。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将人类思维规律化的可能性,并借助技术将思维变为可视的现实。其次,客体形体由现实客体向信息化认识客体发展,从而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客体范围。随着人类与其制造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共同主体的形成,主体活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过去由单纯形态理解客体的方式,进而扩大了人类对客体的认识范围。通过以上作用,信息化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提高实践本性等方面为国家一系列政治、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是新时期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变革

(一)技术革新突破实践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同样具有理论基础作用,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伴随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经济已经由单纯的经济形态上升为社会形态,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结构变迁的主要力量。因此,传统的实践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践领域的信息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研究挑战。首先,人机一体化的主体形态变化使过去实践活动中主体的现实性向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使主体在实践中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实现自我构造并参与虚拟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具备多样的身份,摆脱原有限制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探索行为。其次,实践客体开始依赖中介方式并转向。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客体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上以数据作为中介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起来,使其同样具备了虚拟化和多变化的特点。最后,信息时代的中介与客体之间产生了紧密联系。认识不同阶段的实践中介是衡量不同时期实践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前信息时代中介是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并不具有创造客体的能力。但是当代的实践中介在虚拟现实的作用下逐步成为实践客体的基础,两者不仅发生了紧密联系,并且逐步具有了不可分割的一体性。

(二)虚拟实践的应用

实践的物质性本质在信息技术不断应用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实践不再仅仅以物质活动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形成的虚拟空间使实践的虚拟化成为可能,由此诞生的虚拟实践正在不断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虚拟实践的应用中首先体现出了其虚拟性的特点,实践中主体可以被对方视为符号化的客体对象,技术使实践活动超出原有的现实世界,使人类的思维突破束缚进入计算机与网络模拟的空间。而要完善这一空间,必须发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不断利用创造能力打造更适合与自身生存与实践的环境世界,逐步形成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方式。虚拟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具有时空超越性的特点。现实中,人类活动受到时空环境的约束,实践结果是由当前时空的规律约束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条件适应性。而在虚拟实践中,利用虚拟空间可以创造任何所需的实践条件,突破现有的时空束缚,不仅使客体改造过程脱离当前时空的具体指向,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未来可能性的实践活动。

三、信息化时代下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用的创新方式

(一)合理运用创新实践理论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实践的形态转变,丰富自身的科学内涵。具体可以从开拓实践领域、丰富实践内容、完善真理检验标准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都应当注意到当前社会中的人类活动已经进入双重空间的时代,是由现实与虚拟组合而成的具有交融性的两个空间。在追求更多实践机会与空间的角度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虚拟空间实现。尤其是对现实中不能体验的活动或不具备的实践条件,利用虚拟空间的创造可以增强人类对客体的认知。第二,信息时代下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产生了突出变化,交往的关系模式与超越传统空间的延伸性使交往实践与生产实践趋于一致。这使交往活动中原有的场所限制逐步消失,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注重因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丰富化现象。第三,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应当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应当结合变化不断完善真理的检验方式。虚拟实践的过程与现实实践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仍然缺少将其作为检验标准的定论,但是从具有物质第一性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实践仍然可以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综上所述,通过对实践理论的不断创新,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发展提供新的机会与空间。

(二)增强社会应用价值

信息时代下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新的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出现,由此引发的效率提升与创新实践影响到了人類价值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扩大实践范围、减少发展代价、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与信息化相结合,持续发挥自身的时代意义与价值。首先,信息时代下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知识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知识型劳动的占比也逐步提高。因此,在新时代的生产力要素不断优化下生产的分工与协作不断完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以此为基础加强其在社会应用中的价值体现,为我国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哲学基础。其次,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处于由高能耗向可持续发展过渡的关键时期,政府出台了以“供给侧”改革为标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力求降低社会发展所支付的环境及资源代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在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前提下提高解决当前发展矛盾的能力,从政府决策能力、劳动者技能水平等多方面在降低消耗的同时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降低了体力劳动比例,使人类可以更多的关注创造力带来的价值。人类的主体性与科技同步发展,人的感官与思维持续提升,原有的交往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变革。

四、结语

历史中,秩序与原则往往在时代变迁中产生震荡,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震荡过程中创新与变革的重要性,利用对时代下自身生态与意义的解读实现发展。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价值转向等问题都将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值得思考的方向性问题有待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J].中国社会科学,2017,(01):63-82+205-206.

[2]彭曼丽.马克思生态思想发展轨迹研究[D].湖南大学,2014.

[3]王延华.沈志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中共中央党校,2014.

[4]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J].学习与探索,2014,(01):1-14.

[5]韩景云.马克思政党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6]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

[7]李德仁,邵振峰.论新地理信息时代[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06):579-587.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

猜你喜欢

哲学马克思主义信息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