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敦煌的劳动者

2018-10-16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莫高窟壁画敦煌

古代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往来于此的人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与科技。在长期的碰撞和磨合中,聚居在敦煌的各族人民通过大量劳动实践,总结出适宜于本地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方法,并形成了一套涵盖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农学诸多方面的知识体系。

西汉开发河西郡之时,我国的数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就有20多件数学文献,涉及古代乘法口訣、乘方、十进制、筹算、数码,有关田亩、堤坝、度量等测量和计数的方法,在科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天文学

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经典的编译以及波斯、栗特、印度天文、占星术士的入华,源自希腊、罗马并经改造的天文、占星术概念和技术陆续传入中国,但大举进入官方天文历法体系和民间日常生活,则是在晚唐、五代。出自敦煌藏经洞的全天星图被誉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它是已知最早表示了几乎所有中国星座的星图,也是迄今为止的第一张用不同颜色的点来区别星表所列星的星图。

秤与天平

敦煌文书中也有使用秤的记载,秤作为汁量物品重量的器具,商品交易中使用的衡器工具之一,主要用来称无法用斗、升等度量的物品及比较贵重的金银珍宝及药材。不少敦煌遗书中都可以发现关于百姓向寺院借面用秤的记录。

桔 槔

桔槔(jié ɡāo)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直杆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在莫高窟第302窟有这样一幅画面,井旁边有一高木杈,上架横杆,杆的尾部悬挂一石块,有两人正用桔槔提水。

化 学

冶铁

冶铁业及铁器生产是唐代以来敦煌的一种特殊手工业,当时需要的各种铸造农具、家具、器皿、寺院供养具及普通兵器大都是当地生产。敦煌文书记载,唐、五代、宋时期,敦煌有一批铁匠,又名“铁博士”。榆林窟第3窟“冶铁图”则展现了西夏时期冶铁技术水平,铁匠使用风箱鼓风,使炉膛始终保持所需高温。

酿 酒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敦煌地区的酿酒生产在汉代已经出现,古代敦煌民众不但掌握了粮食酒的酿造工艺,还学会了酿造葡萄酒。敦煌汉简、居延汉简中都有酿酒、制麴(qū)的记录。

医 学

敦煌藏经洞保存的医学著作和与此有关的药方、药物等医药学文献,被现代学者认为是一千年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成果遗存,内容涉及医经、五脏、诊法、伤寒、医方、本草、针灸等方面,更令人惊叹的是,原来千百年前,我国人民就认识到了食疗养生的重要性。

现存于国内外的敦煌医学文献多撰成于六朝及其以前,也有部分撰于隋唐时期。这些文献中包含许多失传的医药古藉,还有部分流传至今的古籍的最早版本。这些文献展现了早期医学文献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医药发展史,澄清医药文献的部分疑难问题,以及对校勘、补缺、探求宋以后木刻本文献的源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农学农耕技术

汉代敦煌地区普遍使用铁农具,在敦煌马圈湾、甜水井屯戌遗址中出土有铁锄、刀、镰、锛(bēn)、凿等农具。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农作图,描绘了古时百姓生产劳动的情景,其中保存的农具图像多达数十种。

粮食加工工具

敦煌地区石磨的使用是和汉代建郡、移民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开始的。莫高窟第321窟《十轮经变》中绘有一女子单手操作的手推磨,该手摇石磨使用了曲柄摇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榆林窟第3窟绘有“踏碓图”,表现了农家踏碓舂米的劳动场景。

渔 业

敦煌虽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但壁画中也保存了丰富的舟船图像,甚至还有古人撒网捕鱼的画面。敦煌藏经洞遗书中也有记载舟船及其构造的文献,《俗物要名林一卷》和《俗物要名林》都记载了舟船及其部件的名称。

古人在劳动中获得经验,总结出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这些涵盖方方面面的劳动智慧,宛如日月星辰,在敦煌壁上熠熠生辉,并长久地影响着后来人的生活。

敦煌文化作为中国三大文化体系之一,远远不止鲁小班介绍的这些,它有待亲爱的小朋友们自己去挖掘。但是,莫高窟正在老去,时间是莫高窟壁画长久保存的头号天敌。人为破坏对莫高窟壁画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进入洞窟观看壁画,有限的空间内二氧化碳和人身上所带的湿气会迅速增多,这将加快壁画的氧化剥落。莫高窟老化消失的趋势,只能延缓,无法逆转……

猜你喜欢

莫高窟壁画敦煌
三观壁画
“反美”壁画
探访莫高窟
作品二
人间艺术长廊:敦煌莫高窟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飞蛾”修复壁画忙
莫高窟里看藻井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