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已来,我心依旧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带来七点提示

2018-10-16西土瓦

上海质量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会人工智能人类

◆西土瓦/ 文

编者按

9月17~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致辞。围绕人工智能产业与应用热点议题、社会前瞻议题、技术前沿问题,3天会议共举办了34场主题论坛及活动、20余场发布活动。采访本次大会的本刊记者,写下了七点观察与思考。

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是好还是坏,他说“仍不能确定”。埃隆•马斯克认为,超级智能可能是在“召唤恶魔”,人类文明将面临最大的风险。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人类怎么来应对?9月17~19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给了我们七点提示。

1.人工智能进入了赋能的实干年代

如果说互联网智能化产品是第一波AI浪潮,商业智能化应用是第二波AI浪潮,那么眼下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第三波浪潮——实体世界智能化阶段。正如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所示,AI正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生活质量,为人类赋能。

这次大会通过“AI+金融、AI+智造、AI+教育、AI+交通、AI+健康、AI+零售、AI+服务”7个主题,展示了AI为人类赋能的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刷脸进站、无人结账购物、机器人银行大堂经理、无人机拍照、签发保单、语音识别口语教学、人脸识别破案、AI辅助诊断等,呈现出AI应用进入爆发期的热度。“AI化赢在起跑线”、“未来任何企业都与AI有关”、“全球领先公司都把AI列为核心战略”、“现代化就是AI化”,大会论坛大咖纷纷强调这样的观点。企业服务、金融、大健康、汽车、安防等,成为AI化落地的重点领域。

一个AI赋能的实干年代已经到来。图灵奖得主、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杰•瑞迪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放大器,可以将目前世界的100万亿美元GDP放大至1000万亿美元。

2.新一波“重新定义”正在来临

万物互联,人机接口是关键。而人类与机器交互接口的每一次演变,都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从PC时代的键盘鼠标,到移动互联网的触屏操控,到目前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新一波的“重新定义”正在来临。值得注意的是,用脑电波信息连接的脑机接口也开始走向现实。

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大会演讲的开场白,就是一段语音合成的新闻联播。目前,科大讯飞英语翻译机已有大学六级口语水平,明年可达8级。腾讯的翻译君,则可支持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小米CEO雷军在会上介绍,其AI智能助理“小爱”是一个语音接口的问答系统,拥有“米粉”3千万,已连接了1.15亿台家用设备。亚马逊、谷歌、阿里、百度、京东等均已入局智能音箱,争抢家庭入口。亚马逊AWS副总裁 Swam在会上宣布推出一项“好听的普通话女声”文本转语音服务。展会体验区的中国首款招聘机器人,能用中英文与求职者聊天,并进行数据分析、岗位匹配。“基于AI的语音智能识别将使全球30亿文盲和半文盲学会在新技术下与世界沟通,帮助他们阅读报纸、观看外语电影、在线投票、网站购物。”罗杰•瑞迪在大会演讲中介绍。大会还传出信息,在人脸识别方面,目前准确率已经超过99.9%,进站、买单、验证、开锁等等,刷脸应用越来越多。

3.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负责更多工作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负责更多工作,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预测,15年内人工智能将减少全美40%~50%的就业机会。流水线作业员、仓储作业员、质检员、货车司机、会计师、股市分析师、律师助理、放射科医生等,都将逐步失业。

马云也认为“流水线上的大部分工人将被机器取代”,但他认为数据时代的新制造,会创造新就业。“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个性化、智能化、按需定制,其背后的服务和体验,离不开人,机器不可取代。”李彦宏则说,“很多人担心AI的发展会导致机器大量代替人的工作,从而产生大量的失业,这个我倒不是那么担心。因为每一次技术革命其实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工被机器所替代的现象,同时也有大量新机会被创造出来,新的产业会蓬勃兴起。当然,那些不够AI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注定会被新一代的企业所取代。”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预测:“五年内,计算机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都会比人类专家做的好;不超过十年,视觉识别也会比人类做得好。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所有垂直的应用行业,如交通、医疗、政府等都会应用到人工智能;所有的商业行为和过程,如销售、市场、客服,甚至HR、招聘等,也都会被人工智能所颠覆。人工智能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平台,与人类共生存”。他强调,“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代替人,也不是打败科技,而是帮助人类做更了不起的事。”

4.要避免人工智能引发数据财富失衡

数据,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资产。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数据产量最大的国家。世界人工智能七巨头:谷歌、脸书、亚马逊、微软、腾讯、百度、阿里,无一不掌握着巨大的数据财富,并有能力将其转化为产品。“赢家通吃”将加剧数字财富集聚,数据拥有者和数据贫乏者之间不平等的鸿沟已经出现。如何打破数据的寡头垄断,避免人工智能引发数据财富失衡,为大会所关注。

马化腾说,人类已经进入大社交时代,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0亿。他提出了“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四原则:可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对未来可知;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类个人和整体利益,人工智能所做决定是否最终需要由具体的人来承担责任;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共享技术红利,避免出现技术鸿沟;可靠,人工智能能否足够快地修复自身漏洞,真正实现安全稳定和可靠。

开放和共享,是填平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在大会重磅发布的“上海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22条”中,有四条涉及“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和应用”,包括:加快出台本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实现公共数据的规范采集、共享使用;引导人工智能企业等市场主体联合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依法有序向人工智能企业开放教育、医疗、旅游等重点领域数据信息等。

5.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正在融合

此次大会显示,用意念控制机器的“人脑神经与机器的脑机融合”开始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脑的潜力,将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更好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能够反向辅助对人类大脑的一些包括失忆在内的问题的治疗,商业化潜力是非常大。

脑机融合,一类是大脑中植入芯片的侵入式,另一种是采集脑电波的头盔式。新松的一款脑控机器人,是通过装载脑波仪识别脑电信号控制机器人。微软EQ 情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已经做到了第六代,升级到了可以写诗、作词、唱歌的程度。

大会的全球知名高校校长圆桌会议,也热议了脑机融合。浙江大学透露已成立“双脑计划”,把神经医学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中科大常务校长潘建伟说阿法狗下一盘棋耗煤10吨,而人只须喝一杯奶。降低能耗、提升算力,要从量子计算入手做好未来人工智能硬件的准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校长埃里克•格里姆森说,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进行学习,令人敬畏。发展下一代人工智能,要继续做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算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未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宽泛,颠覆性创新将不断发生。

6. 2045是否会迎来奇点时刻

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维尔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言,人工智慧既会超过人类智慧,又能和人类紧密结合,形成人机系统,并称:“本世纪40年代中期,人机融合的奇点时刻就会来临。”奇点时刻,将开启人工智能的第四波“自主智能化”,逐步形成“超级智能”。人们担忧这些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做主的“自主智能”,人类将无法驾驭。

对此,来到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大咖们纷纷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罗杰•瑞迪指出,所有的伤害和灾难都不是技术造成的,而是人类造成的,所以要有监管。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它永远在线、永远在学习,可以成为人类预防风险的“守护天使”,并创造更多的资源。沈向洋说,计算机本身并无善恶之念,善恶之心在于人类,在于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者,我们需要确保人工智能的设计者、软件工程师、算法科学家,掌握正确的工具,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设计人工智能的系统。马云说,人类对人脑本身的了解极其有限,人类需要学会尊重、敬畏机器智能。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也诚惶诚恐。我们从未创造过如此接近人类的技术,对它的未来影响还知之甚少。”

7. 人工智能需要高质量AI文化框架

重新定义一切的新AI时代来了,如何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方面提出的新课题?本届大会讨论的“人工智能尖端科学研究与负责任发展”“人工智能安全伦理规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五大前沿议题,证明了人类急需建设一个高质量的AI文化框架。

马化腾在演讲中说,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未来人工智能很可能变成一把万能钥匙,能够释放过去人类技术和工具的潜能,并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也了解到一些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病毒分发更加隐秘,甚至让网络诈骗更为精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尚待努力。

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出,一个真正的AI化的公司是“三维一体”的:首先要具备AI的思维;其次要拥有AI的能力;第三要遵循AI方面的伦理。AI伦理的四个原则:第一,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第二,AI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加平等地获得技术能力;第三,AI存在的价值是要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不是取代人、超越人;第四,AI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我们企业要牢记初衷,把安全、伦理以及广泛的社会关怀融入到公司的血液当中。

在本届大会发布的2个倡议,为建设高质量AI文化框架提供了一些参考。《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从四大方面提出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发展的14项具体倡议,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和平,坚持以人为本、向善安全、创新发展、共享成果、可靠可控、规范有序,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将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纳入法治轨道。《数据流通个人信息保护最佳实践倡议》呼吁推进个人信息隐身份制度立法,实现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平衡,促进大数据产业的良性发展。

未来已来,我心依旧。人工智能纵然能够情绪化,但不会具备人性。爱,才是人类的特质。人类的优势在于有创造性和同情心,教师、医生不会失业,相信会有更多富有人情味的职业和岗位被创造出来。人类最有价值的不是大脑,而是心。

猜你喜欢

大会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WAIC与WIC大会简介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声讨大会
人工智能与就业
大会选举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