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旋村”老手艺人坚守百年非遗技艺

2018-10-16

农家书屋 2018年9期
关键词:木碗木料手工

“这手工木旋最讲究的就是尺寸精确、一丝不苟。我做这个已经大半辈子了,有些东西眼睛闭着,手一摸就知道怎么做。”河北省木旋技艺第20代传承人乔欣卫说。

河北广宗县杨清村,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木旋村”。曾经,该村几乎人人都会做“木旋”这门传承了600多年的手工技艺。2007年,广宗手工木旋技术被河北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0岁的乔欣卫是木旋技艺第20代传承人。走进他那间不大的作坊里,只见里面摆放着机床、刀具及木料。木碗、木盆、木勺、蒜槌、蒜缸……各式各样的木制品摆了满满一地,仿佛进入琳琅满目的民俗博物馆,既有大家熟知的木笔筒、擀面杖等日常生活文化用品,也有木马车、高跷、陀螺等儿童玩具,一件件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手工木旋主要制作工具是木制旋床、旋刀、钻、斧头、锯和圆刨等。”据乔欣卫介绍,旋床由床架、拉弓、压板、踏板、座板等部分组成,旋刀则包括平刀、斜刀、尖刀、圆刀、弯刀、指甲刀等。

从选料到制作完成,要经过制坯、粗旋、雕磨、上油、彩绘、蒸熔等七道工序,整个过程几乎全部靠手工完成,制作周期一般要3~5天。

木旋制作看似简单,实际非常讲究。以制作木碗为例,一般要选用银白杨、泡桐、柳树、杏树、枣树、桑树等为原料,以节大、疙瘩多的树根或树疙瘩为佳,这些木头有韧性、无毒、无异味、不易变形。

选好材料后,首先要把木材根据大小、形状、材质等进行制坯,完成粗略的轮廓。然后再经过粗旋,基本形状就出来了。雕磨是最费功夫的,也是最要劲儿的活儿,这一工序要求非常严格,要精工细作、用心雕磨,做到厚薄匀称、划线曲美、碗底平稳。

国外代表团到广宗县参观调研非遗文化。

木旋制作的主要工具镟木床。

制作一件木碗制品往往刻画3000多刀,其间还要根据据不同阶段及部位要求变换采用宽窄不同的刻刀、尖刀、锉刀等多种工具,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木碗,才光滑美观、经久耐用。

木旋制作的主要工具是镟木床,俗称“镟床子”。镟木床采用脚蹬两个木棍牵引皮带作为动力,随着木料飞速旋转,用各种刀具进行切、削、刻等操作,由于经常加工坚硬木料,刀易钝,故在镟木床上都配置有磨刀石,以便随时磨刀利器。

乔欣卫熟练地将一块木料放到旋木床上,顿时一条条木屑雪花般飘落,阵阵柳木幽香散发出来。随着手指的切、削、挖、琢,一只可爱的小陀螺,片刻就展现在面前,精湛手艺让人惊叹不已。

“虽然木旋这项工艺流程简单,但工序精细,关键是熟能生巧。”乔欣卫介绍说。木旋制作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尺寸,旋制成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桌椅板凳床的圆腿、柱及砸蒜锤、擀面杖等,只要能找出对称轴线的圆形制品,均可旋削而成。

“那时候很多人家都需要做刀把子、木塞子等各种日常用品。现在工业发达了,很多东西机器都代替了,所以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乔欣卫回忆说,以前广宗有好多家制作木旋的作坊,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木旋手艺要凭悟性和长期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如今能坚守这项老手工技艺的人太少了。”乔欣卫遗憾地表示。木旋技艺如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每件制品的形状都是在艺人自己感悟和创意下形成,这就是传统工艺中的瑰宝。

猜你喜欢

木碗木料手工
木碗
鲁班妻子的发明
逃跑的小木碗
3.14惹的“获”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DIY
Wooden bowls
快捷方便的跑道划法
最出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