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节目声音情境创设方式研究

2018-10-13张程

青年时代 2018年23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

张程

摘 要:广播节目是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媒介,以“虚拟情境”来吸引听众注意力、传播节目主体内容,由此要求主持人必须深化对“声音情境”内涵、特征与创设方式的认识。文章将结合个人策划和制作广播节目的经验,深入解读声音情境的内涵,总结其个性化特点,最终提出创设声音情境的技巧和方法,为主持人更好地制作节目提供必要的指导。

关键词:广播节目;声音情境;创设方式

广播节目缺乏电视、电影“声画结合”的生动性,但并不意味着其节目就必然枯燥、乏味,主持人在优质节目模式与内容选题的情况下,加强对声音情境的创设,也能够呈现出引人入胜的“视觉化”的节目内容,以深化观众对于节目内容的接受与理解能力。

一、广播节目声音情境的内涵

声音情境是“声音”与“情境”的结合体,前者是手段,后者是效果,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种由特殊媒介所创设的意境氛围。具体来说,“声音”是指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并能够被人或者是动物的听觉器官所感知,进而在头脑中形成虚幻的画面认知、形象识别、情感体验效应。而“情境”则可以分为生活情境、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等诸多类型,其均强调“情境”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内部解释结果,是个人对于外界综合刺激的主观认知与想象。

文章主要是研究广播节目中的声音情境问题,因此可以将“声音情境”界定为是指由主持人的声音、辅助性音响及其内在性的节目内容,在目标听众群脑海中所营造出的一种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的认知与体验效果。

二、广播节目声音情境的特征

(一)以主持人声音为主的多元要素协同创设的特征

广播节目主要是以主持人的“声音”作为核心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因此主持人的声音便是创设声音情境的核心要素,但从整个节目作品的角度来说,其声音情境的创设则是围绕着主持人声音,表现出多样化手段协同创设的特征。首先,主持人语言表达过程的语调、节奏、音色情况,直接决定着听众对于声音情境的情感认知情况,是听众接受节目信息的核心媒介,由此也是创设节目声音情境的主要手段。其次,配合主持人语言表达所融入的音乐、音响之类的声音,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潜在地调动听众或欢快、或悲伤、或激愤的情绪,辅助主持人更好地营造符合节目风格与内容特征的声音情境。第三,主持人语言表达的故事内容、情感思想、价值观念等信息,直接促成听众对于广播节目的虚拟画面认知与情感体验效果,进一步促使其形成清晰、直观的声音情境认识,更好地融入此种氛围之中。

(二)目标听众群主观认知与虚拟想象的结果性特征

依据“符号学理论”,任何一个“闭环”的信息传播过程,都必然包含着“编码”与“解码”两个环节,编码决定着信息传播内容与方式,而解码则决定着最终的信息传播效果,因此高质量的编码固然重要,而恰如其分的解码则更加重要。主持人选择良好的节目题材、建构合适的节目内容、有效处理个人的声音和背景音乐,是处于一个“编码”的过程,而目标听众群则会根据个人的文化修养、生活背景、认知与理解能力,展开对广播节目的解读。这一解码过程会导致两种结果,或者是在脑海中创设出主持人所期望的声音情境,对节目产生极大兴趣和投入程度;或者是产生声音情境的认知偏差,直观上对节目不感兴趣,进而也就无法融入到节目所创设的氛围之中。因此,广播节目声音情境还具有目标听众群主观认知与虚拟想象的结果性特征,由此也是主持人创设声音情境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虚拟想象下的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的特征

广播节目声音情境在表面上是各类“声音”在目标听众脑海中所创设出的虚拟性情境认知效果,而实质上听众对于声音情境的反映表现为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听众或者是在“声音情感”与“声音内容”的刺激下,产生虚拟性的画面认识;或者是在“声音情感”与“声音內容”的刺激下,形成故事性的思维认知;或者是在“声音情感”与“声音内容”的刺激下,激发悲伤、快乐、激愤、怜悯的情感体验等等。这说明广播节目声音情境不仅要对目标听众产生直观的趣味性的情境认知,而且还必须在更深层面激发画面、故事、情感的虚拟体验,由此才能促使其投入到节目氛围之中,长时间地聆听节目。

三、广播节目声音情境创设方式

广播节目声音情境的创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持人必须遵循受众导向性原则,综合把握从表面性声音到潜在性内容,才能创设出理想的声音情境。

(一)加强对节目内容的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处理

声音背后的内容是激发听众兴趣、形成声音情境的核心内容,但与电视、电影“声画结合”特征相比,广播节目只能依靠声音承载信息、传播内容、创设情境。为了增强节目内容的生动性,强化声音情境的“可视性”效果,主持人则首先必须根据节目定位、风格情况以及目标听众兴趣特征,选择合适的节目题材与内容,随后对节目内容进行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的处理。这一方面促使广播节目传达出的内容能够形成直观的虚拟画面,避免过于抽象、模糊,造成听众认知困难;另一方面促使广播节目内容具有连续的故事性,迎合大众乐于接受故事的习惯,并借助连续性的故事内容,激发听众习惯性的聆听行为。而情感化的处理则可以打动听众,避免节目内容过于直白、单调。这是节目主持人创设声音情境所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展开对两类声音的情感性、节奏性、韵律性处理

“声音”是节目内容的唯一载体,而且声音本身具有内在的情绪性,由此要求主持人还必须重点处理“语音”与“音乐”两类声音。首先,主持人一定要根据节目风格特征、内容特点和目标听众情感接受习惯,重点处理语言表达的节奏性、韵律性以及调性高低、音色效果情况,呈现出符合节目内容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声音情境。其次,主持人还需要选择符合节目情感调性的背景音乐、音响效果,要根据语言表达间隙的情感、节奏、韵律风格,来对音乐和音响加以剪辑和处理,使背景音乐与主持人声音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借此可以更好地营造出统一化、一致性的情境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声音情境是一个完整的氛围,中间出现任何一种不协调的因素,都会破坏此种情境,造成听众对于规定情境的认知和理解,甚至会产生排次、抵触的负面情绪。这是主持人创设声音情境所需要重点关注的又一重要内容。

(三)迎合目标听众的认知性、理解性、情感性的特征

广播节目声音情境的创设并非是主持人一厢情愿的个人创作活动,而是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力、激发听众兴趣、维持高水平收视率,由此才能实现节目口“口碑”与“经济”双重价值。基于此,主持人一定要秉持迎合目标听众认知性、理解性、情感性的原则,来创作和处理广播节目中的声音情境。首先,在创设声音情境之前,主持人一定要对目标听众文化修养、生活背景进行深入解读,准确把握其对于特定题材内容的认知方式、理解特点、情感品味情况,据此展开对节目内容的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处理和两类声音的情感性、节奏性、韵律性处理。在创作出完整的节目作品之后,主持人仍然有必要立足于目标听众的认知性、理解性、情感性特点,进一步评估广播节目声音情境对于目标听众的迎合效果,保证最终创设的节目能够最大限度的活动目标听众的理解与认可。

“声音情境”是以主持人声音为主的多元要素协同创设为手段,目标听众群主观认知与虚拟想象为最终效果,虚拟想象下的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为核心内容。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立足于目标听众认知性、理解性、情感性特征,加强对节目内容的画面性、故事性、情感性处理,展开对两类声音的情感性、节奏性、韵律性加工,由此才能呈现理想的声音情境。

参考文献:

[1]李南.广播影视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年1月版.

[2]徐宁.浅谈广播声音的处理[J].电声技术,2014(8).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
谈新媒体时代下农村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探究老年广播节目的创新趋势
试析戏剧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融媒体形势下如何提高广播节目与听众的粘合度
浅议广播节目中背景音乐的使用
对少儿广播节目的研究:以《阳光伙伴》节目为例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