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南地区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

2018-10-12刘伟黄志谋瞿和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筛选再生稻品种

刘伟 黄志谋 瞿和平

摘要:为进一步筛选适宜于鄂南地区推广种植的再生稻专用品种,2017年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试验基地以丰两优香1号为对照(CK),开展了19个品种的再生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两优616、甬优4949、深两优865三个品种比较适宜于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再生稻;品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7-002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7.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screen the special varieties of ratoon rice suitable for promotion and planting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ubei province, the screening test of 19 ratoon rice varieties was carried out in 2017 with Fengliang Youxiang No. 1 (CK) at the experimental site of Xiangyang Lak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Xiann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varieties of Tianliangyou 616, Shanyou 4949, and Shenliangyou 865 were mo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 ratoon rice; variety; screening

再生稻栽培作為一种重要的轻简化栽培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既是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也是加快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机收再生稻是指再生稻育秧、移栽、收割各环节采用高标准机械化种植方法,与一般人工育秧、移栽、收割的再生稻相比机械化程度更高,具有“七省两增一优”的特点[4],是湖北省当前发展最快的经济高效水稻种植模式[5]。截至2017年,全省再生稻推广面积已达15.3万hm2。咸宁市作为鄂南地区再生稻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在机收再生稻种植推广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2017年推广面积已达0.7万hm2。

品种是再生稻的基础[6],品种再生力强弱直接关系再生稻的产量。虽然咸宁市机收再生稻总体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着种植品种杂乱、种植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4],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咸宁市机收再生稻进一步发展。筛选适宜于该地区推广种植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再生力强的再生稻专用品种,对于推动鄂南地区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意义重大[7]。2017年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在咸安区向阳湖试验基地进行了再生稻专用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几个适宜于在鄂南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的水稻品种。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品种

此次筛选试验的品种为两优33、C两优华占、E两优476、Y两优6号、德香4103、丰两优香1号、福e优6981、广两优15、黄华占、徽两优898、徽两优华占、两优6326、两优8901、隆两优华占、泸优9803、深两优865、深优9521、天两优616、甬优4949等共19个,对照(CK)为丰两优香1号。

1.2 试验地点与条件

试验地点为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咸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北纬29°53′,东经114°14′,海拔28.01 m。试验田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适宜试验开展。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设计3次重复,共57个小区,小区面积0.89 hm2。所有参试品种于3月16日浸种催芽,3月21日采用薄膜拱棚统一进行水育秧,育秧期间温度偏低、秧苗长势较慢,4月28日进行统一移栽,每小区50行,每行7穴,每小区共350穴,每穴插两粒谷苗。

1.4 田间管理

大田施用复合肥600 kg/hm2,头季施用尿素75 kg/hm2作基肥。5月10日追施尿素60 kg/hm2,头季收割前10 d(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7月27日至8月6日),施用尿素125 kg/hm2、钾肥150 kg/hm2作促芽肥。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为35 cm,留桩高度是影响再生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8,9],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头季收割后1 d(不同品种收割时间因成熟期不同而有所差异,8月7日至8月18日)灌水施提苗肥,施用尿素150 kg/hm2。

水分管理遵循干干湿湿的原则,头季前期以浅水勤灌为主, 分蘖后期排水晒田,头季收割前5 d(8月1—11日)断水。头季稻收割后灌一次跑马水,满足再生季生长需要,后期干干湿湿管理。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时期进行人工收割,成熟一个品种收获一个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如表1所示,19个参试品种中,头季生育期相对最短的是丰两优香1号、两优8901、两优6326、天两优616、两优33,为137 d;生育期相对较长的是隆两优华占、德香4103,为148 d。再生季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是两优33、黄华占、泸优9803,依次是58、59、61 d,生育期相对最长的是甬优4949,为77 d。

2.2 病虫害发生情况

病虫害采用集中统一防控,主要做好头季病虫害防控,头季病虫害控制住了,再生季基本不发生病虫害,2017年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生大规模病虫害。试验期间共进行了3次集中统一防控,分别是5月15日每公顷施用70%敌克松粉剂500 g对水750 kg喷雾;6月10日每公顷施用25%丙环唑乳油225~450 g对水750 kg喷雾;7月4日每公顷施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450 g对水750 kg、48% 毒死蜱乳油1 200 g对水750 kg喷雾[10]。

2.3 产量表现

2.3.1 头季产量表现 由表2可知,在所有19个参试品种中,头季理论产量最高的是徽两优898, 为14 833.8 kg/hm2,最低的是泸优9803,为10 195.0 kg/hm2;实收产量最高的是深优9521,为9 510.0 kg/hm2,其次是德香4103,为9 505.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两优6326,为8 207.3 kg/hm2。

2.3.2 再生季产量表现 19个品种再生季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见表3。由表3可知,再生季理论产量最高的是天两优616,为5 226.8 kg/hm2,最低的是Y两优6号,为2 559.9 kg/hm2;实收产量最高的是天两优616,为4 331.8 kg/hm2,其次是甬优4 949和深两优865,产量分别为4 284.0、4 229.3 kg/hm2,产量相对较低的是Y两优6号和E两优476,分别为2 343.0、2 343.8 kg/hm2。

2.3.3 两季产量表现 综合表2、表3,与丰两优香1号(CK)相比,两季合计实收产量相对较高的有天两优616、甬优4949和深两优865,分别为13 274.8、13 234.5、13 169.4 kg/hm2,相对丰两优香1号分别增产3.6%、3.3%、2.8%。

2.4 经济性状表现

2.4.1 头季经济性状 19个品种中,每公顷有效穗最多的品种是福e优6981,为322.8万穗,最低的是广两优15,為204.8万穗,其余17个品种均在210.3万~318.3万穗。每穗平均实粒数最多的是甬优4949,为290.5粒,最少的是深两优865,为181.5粒,其余品种在183.9~253.2粒。结实率最高的是黄华占,为88.6%,徽两优华占最低,为77.1%,其余品种在77.8%~87.6%。千粒重最高的是德香4103,为30.8 g,深两优865最低,为22.5 g,其余品种在22.6~28.8 g(表2)。

2.4.2 再生季经济性状 从再生季情况(表3)来看,每公顷有效穗最多品种是天两优616,为310.5万穗,最低的是徽两优华占,为200.4万穗,其余品种均在205.4万~259.2万穗。每穗平均实粒数依然是甬优4949最多,为82.4粒,最少的是德香4103,为54.0粒,其余品种在54.3~75.9粒。结实率最高的是C两优华占,为91.0%,徽两优华占依然最低,为69.6%,其余品种在74.3%~86.7%。两优8901千粒重最高,为30.0 g,Y两优6号最低,为21.4 g,其余品种在22.0~27.0 g。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各品种全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等表现来看,适宜于咸宁地区再生稻种植的品种分别是天两优616、甬优4949、深两优865。这3个品种中,天两优616和深两优865再生季生育期适中,农民可根据自身种植习惯安排播期。甬优4949生育期略长,农民应该适当提早播种,避免寒露风等天气影响。丰两优香1号、两优8901、两优33除了在产量方面略低于前3个品种外,在生育期、经济性状等方面表现良好,较适宜于该地区作再生稻种植。

参考文献:

[1] 徐富贤,熊 洪,张 林,等.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02-1717.

[2] 习 敏,吴文革,汪靖桂,等.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7,32(1):104-110.

[3] 周红英.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4] 刘 伟,黄志谋,马志强,等.咸宁市机收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8):3413-3415.

[5] 涂军明,曹志刚,程建平,等.一种两收适宜品种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5666-5668,5672.

[6] 熊 洪,冉茂林,徐富贤,等.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J].作物学报,2000(3):297-304.

[7] 明兴权,张桂莲,杜 蔚,等.再生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J/OL].杂交水稻,2018(1):41-44.

[8] 黄志刚,屠乃美,江巨鳌,等.留桩高度对培两优210再生稻产量和源库性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8):4572-4579.

[9] 朱永川,熊 洪,徐富贤,等.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10] 蔡克桐,沈其文,黄志谋,等.咸宁水稻一种两收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2):2829-2831.

猜你喜欢

筛选再生稻品种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品种选育彩版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种什么品种好?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