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对其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8-10-12吕春梅胡明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系统性初产妇病房

吕春梅,胡明霞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其对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分娩是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均会因分娩疼痛、产后身体机能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情绪,影响其睡眠质量。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不佳、睡眠质量低会影响其身体恢复及泌乳的情况,进而可影响其新生儿的健康[1]。初产妇是指首次经历分娩的产妇,在产后其情绪易发生波动。系统性护理是一种有计划、有针对性、全面的新型护理模式。为探讨对初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对其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90例初产妇。随机将这些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2~30岁,平均年龄为(26.31±2.06)岁。研究组产妇的年龄为21~31岁,平均年龄为(26.31±2.06)岁。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进行自然分娩。在围产期对两组产妇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询问产妇的病史、手术史、用药过敏史等,为其建立病历资料。2)为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配合医生的方法。3)产后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让其尽早接触新生儿。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产妇在围产期进行系统性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产前护理。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地接待产妇,为其介绍病房内的设施、医院的环境,告知其医院的治疗器材和生活设施齐全。为产妇介绍医护人员,注意强调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丰富。积极地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其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及家庭结构,评估其是否存在引发产后出血等产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2]。协助产妇进行各项产前检查,同时为其讲解进行各项产前检查的目的。在检查结束后安抚产妇,告诉其进行检查的结果。让产妇与已经完成分娩的产妇及经产妇聊天,获取一定的分娩经验。2)产中护理。让产妇食用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体力充足。密切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防止其因精神紧张而发生宫缩乏力的情况。在产妇宫缩时指导其深呼吸,并在正确的时机用力。在产妇娩出胎儿、胎盘后,让其在产房内休息2 h,并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阴道和会阴血肿及子宫收缩的情况。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不断使用语言安抚产妇,及时告知其分娩的进展。3)产后护理。在产后及时告知产妇,其新生儿非常健康,分娩的过程顺利,减少其对新生儿及自身分娩结局的担忧。告知产妇家属,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应细心看护并安慰、鼓励产妇,为其提供情感支持。让产妇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温热的汤,可在两餐之间增加一次以水果和蔬菜为主的间食。禁止产妇食用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发生胃肠不适。合理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打扫病房,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使用遮光帘调节病房内的光线,使病房内的光线柔和。定时使用温水擦洗产妇的会阴部,为其更换卫生垫。让产妇听一些轻快的音乐,引导其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回忆快乐的事。让产妇多与新生儿接触,激发其母爱。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知识,按摩其乳房,促进其泌乳。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使用该院自制的睡眠质量评分表评价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体睡眠质量。产妇的评分与其睡眠质量呈正比。护理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妇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评分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产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总体睡眠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见表1 。

表1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评分(分,±s)

表1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评分(分,±s)

项目 例数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总体睡眠质量研究组 45 1.26±1.99 3.82±2.05 1.75±0.54 3.26±1.21对照组 45 0.36±0.45 1.72±1.35 0.59±0.52 1.26±0.84 t值 9.6545 10.3594 8.7845 9.057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

接受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s)

表2 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s)

项目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对照组 45 31.25±3.59 33.25±2.95研究组 45 12.30±1.03 11.56±2.07 t值 9.1505 10.1805 P值 <0.05 <0.05

3 结论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初产妇初次经历分娩,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的情绪[3]。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生理现象,可促进其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产妇在分娩后,其机体和精神均较疲惫,急需通过睡眠等方式恢复[4]。若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不佳、睡眠质量差,可导致其发生产后并发症、不能良好泌乳等情况。导致初产妇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有:1)产妇对分娩疼痛感到恐惧,担心分娩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2)产妇的家属对产妇的关心程度不足,未能给予其心理支持。3)产妇担心产后自己不能适应母亲的角色[5]。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研究组初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提高其对分娩的认知水平,激发其母爱,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关爱,从而有效地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减少可导致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而提高其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初产妇进行系统性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系统性初产妇病房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