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56例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研究

2018-10-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药物抗生素

陆 洋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药房,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前,我国临床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较为严重,致病菌的耐药性逐渐提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存在不规范用药的情况,从而导致其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其治疗的效果。在抗生素中,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对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56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龄为35~69岁,平均年龄为(45.46±2.62)岁;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1例,有外伤患者8例,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8例,有胃肠道疾病患者9例。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研究合理使用此类药物的方法。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出现变态反应的患者有17例(占30.36%),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皮肤出现肿胀、皮疹或伴有瘙痒的症状;出现胃肠道菌群失调的患者有13例(占23.2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秘、恶心、呕吐;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有11例(占19.64%),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皮肤表面出现瘀斑或出血点;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有9例(占16.07%),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减退;出现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例(占10.7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走路不稳、语言不清、心悸、眩晕。详情见表1。

表1 这5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属于广谱半合成的抗生素,具有毒性低、抗菌作用强等优势。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比,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使用此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变态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多。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其生命[2]。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在通常情况下,患者若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其中有8%~10%的患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也存在过敏的可能性。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与患者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有关。患者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使其体内缺乏维生素K和维生素B,从而使其出现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大多数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在患者停药后可自行消失。研究发现,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肠道菌群正常生长的作用,可增加内源性致病菌的生成,从而使其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临床上应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适用于治疗较为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对于出现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应为其选择第三代或第四代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肺炎球菌具有耐青霉素的特性,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十分敏感。临床上应尽量为患者选择窄谱、低代和口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出现多种细菌感染的患者,应为其选择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联合用药,尽量避免为患者静脉注射多种抗生素。研究发现,钙剂和头孢曲松钠混合给药后,可导致婴幼儿死亡[3]。在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期间,应加强对其用药进行监护,以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要预防二重感染的发生,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地给药。例如,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和肠球菌。在为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后,应密切观察其口腔黏膜的变化情况,定期对其进行痰液培养、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若出现异常应立即为其停药。在为患者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很多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肝脏代谢,因此可对其肝功能造成影响。患者若存在胆道堵塞、肝功能减退等情况,则不应为其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经肾脏代谢的药物会损伤患者肾脏的功能。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代谢。因此,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或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应避免为其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必须为患者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尽量避免将此类药物与呋塞米等药物联用。如果需要为患者使用氨苓糖苷进行治疗,应谨慎为其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将这两种药物联用会产生肾脏毒性的协同作用,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肾功能[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胃肠道菌群失调、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此类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类药物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