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析

2018-10-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窥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姚 竣

(合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646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因患者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退行性改变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患者的伤椎会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等情况,压迫伤椎相邻组织的脊神经根,导致腰部疼痛、肢体麻木等多种症状[1],进而可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减轻该病患者的痛苦,改善其腰椎的功能是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目标。本研究主要分析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合江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笔者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其年龄为24~75岁,平均年龄为(47.9±5.8)岁;其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2.6±0.7)年;其中椎间盘突出类型为游离型、旁中央型及外侧型的患者分别有11例、27例和12例。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经X线检查及MRI检查,被确诊患有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存在下肢神经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的患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发生腰椎体后缘离断的患者。2)发生腰椎滑脱的患者。3)存在椎间盘钙化性改变的患者[2]。

1.2 治疗方法

在这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院后,择期为其施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进行该手术的具体方法是:1)在施行手术前的半个小时,使用40 mg的帕瑞昔布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协助患者保持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并使用软垫将其髂腰部位垫高4~5 cm,以增加其患侧腰椎之间的间隙。3)在C型臂X线机的辅助下,观察患者脊柱的形态,并详细记录其是否存在脊柱畸形、骨质受损等情况。4)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及局部麻醉。麻醉药物选用3~4 ml、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麻醉的范围主要包括手术穿刺点及L5窦性神经背侧支。5)在C型臂X线机的引导下,对患者病变腰椎的节段、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进行定位,然后将型号为18 G的穿刺针经椎间孔插入其发生病变的椎间盘内;以穿刺点为中心,为患者做一个长约0.5~0.7 cm的切口,然后抽出针芯,放入导丝,再缓慢地拔出穿刺针。6)沿导丝依次为患者置入扩张棒和扩张管,逐级扩张其软组织,然后置入窥镜,并对术区进行持续、反复的冲洗,直到髓核清晰地暴露出来后,将其摘除。7)对手术创口进行止血处理,缝合创口处的皮肤。8)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使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并叮嘱其进行绝对卧床休息。

1.3 标准评估

1)治疗的优良率。根据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将手术的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⑴优: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无痛感,其能够正常地工作和生活。⑵良:患者的腰椎功能明显改善,偶有轻微的疼痛感,活动轻度受限,其具备基本的工作和生活能力。⑶可:患者的腰椎功能有所好转,但活动明显受限,伴有中度的疼痛感,对其工作和生活有轻微的影响。⑷差:患者的腰椎功能无改善,痛感剧烈,活动严重受限,不能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治疗的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手术耗时和术中出血量。3)疼痛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该表的分数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3]。4)ODI评分。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功能越差。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指标

在这50例患者中,疗效判定等级为优、良、可和差的患者分别有11例、30例、8例和1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22%、60%、16%和2%,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2%。这5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2.6±5.7)min,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8±5.4)ml。

2.2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比较

在手术前,这50例患者的VAS评分为(7.1±1.6)分,其ODI评分为(45.8±3.2)分;手术后,这50例患者的VAS评分为(3.6±0.7)分,其ODI评分为(24.2±4.1)分。手术后,这50例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比较(分,)

表1 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比较(分,)

时间 例数 VAS评分 ODI评分手术前 50 7.1±1.6 45.8±3.2手术后 50 3.6±0.7 24.2±4.1 t值 14.171 29.367 P值 0.000 0.000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手术后,这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病情严重时不能自理生活,给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因此,如何减轻该病患者的痛苦、改善其腰椎的功能、提高其生活的质量是目前临床医师及该病患者均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椎间盘自动切吸术、激光椎间盘烧熔术及经皮穿刺手术等。有研究认为,用经皮穿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减轻患者椎间盘的内压,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腰椎功能的快速恢复。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新兴的经皮穿刺手术。这种手术的优点是能在术前明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精准定位穿刺靶点,然后通过旋转工作管道彻底清除其突出及病变的椎间盘组织[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这50例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2%,其平均手术时间为(52.6±5.7)min,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8±5.4)ml。手术后,这50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其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由此可见,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到以下几点体会:1)在对患有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突出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靶向穿刺及置管,从而使游离的组织能够被彻底摘除。其次,将管道从椎间孔内推出,并重新置入椎间隙内,可使退变的椎间盘组织能够被彻底摘除。2)加强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至关重要。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对其疼痛部位(如关节突、皮肤等部位)进行充分的麻醉,并在术中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根性疼痛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因穿刺操作而出现根性疼痛的症状,则应立即对穿刺角度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内窥镜椎间盘腰椎间盘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