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探讨

2018-10-12曹公显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保守疗法开颅内科

曹公显

(河北省安新县医院外二科,河北 安新 0716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病。该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可造成严重的威胁[1]。如今,临床上常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了探讨用这三种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笔者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河北省安新县医院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的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河北省安新县医院收治的3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患者的病情经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且其脑出血量为30~60 ml。2)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将这3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保守组及开颅组,每组各有120例患者。在保守组患者中有男性64例,女性56例;其年龄为53~79岁,平均年龄为(61.7±6.5)岁;其中,丘脑出血患者有36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有44例,脑叶出血患者有40例。在开颅组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58例;其年龄为52~76岁,平均年龄为(62.6±6.2)岁;其中,丘脑出血患者有34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有42例,脑叶出血患者有44例。在微创组患者中,有男性66例,女性54例;其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2.5±6.1)岁;其中,丘脑出血患者有40例,基底节出血患者有38例,脑叶出血患者有42例。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为保守组患者使用内科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为:1)在患者发病的30 min内,对其进行止血治疗。将0.5~1.0 g氯甲环酸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对其进行静脉滴注。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确保其静脉通道处于通畅的状态。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并定期对其进行呼吸道护理,以防止其出现呼吸道阻塞或肺栓塞等不良反应。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使用125 ml或25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每隔8 h对其滴注一次。同时,为其使用60 ml浓度为10%的血清蛋白进行静脉滴注,每隔24 h对其滴注一次。患者连续治疗1周。4)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使用浓度为25%的硫酸镁溶液对其进行肌内注射,4~10 ml/次。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将其舒张压控制在90~100 mmHg之间,将其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之间。为开颅组患者使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2)根据患者颅内血肿的位置,避开其头部的血管区域及重要的功能区域做一个切口,对其颅骨进行钻孔。骨窗的大小根据患者脑出血的位置和出血量而定。对患者的脑表面进行电凝处理。使用脑穿刺针探入血肿腔,将血肿内的液体抽出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进行冲洗。3)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止血处理,将其头皮上的切口进行分层缝合,并在其血肿腔和头皮下安置引流管。为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1)为患者进行CT检查,以确定对其进行穿刺的穿刺点及穿刺长度。2)对患者的穿刺点进行消毒与麻醉,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其颅骨,当针头刺入其硬脑膜后,拔掉钻头,将圆钝头的针芯插入到血肿腔中。拔出针芯,待有暗红色血液流出后拧紧针体后端的盖帽,然后在侧管上连接注射器,并用注射器抽净其血肿内的液体。打开针体后端的盖帽,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的半固态部分,每隔4 h对患者进行一次开放引流。3)手术完成后,每天对患者进行液化引流及冲洗处理。连续治疗2~7 d后,使用CT检查对患者血肿的清除情况进行检查,若其血肿清除干净,则可拔掉其穿刺针[2]。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把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开颅组患者及保守组患者,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003;χ2=22.86,P=0.000;χ2=1.66,P=0.198)。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疗法均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4]。如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较少,可采用内科保守疗法进行治疗,但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5]。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能解除患者的血肿对其脑组织神经的压迫,但需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且该术式的操作复杂、风险高、创伤大,多数患者家属不愿选用此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不用开颅、患者痛苦小及清除血肿彻底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广[6]。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微创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开颅组患者及保守组患者,开颅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患者。

综上所述,与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疗法相比,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保守疗法开颅内科
手术疗法与保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立体定向手术在老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专业运动员髌腱末端病保守疗法的超声随访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