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观察

2018-10-12马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宫颈炎病毒感染乳头状

马丽娟

(成都高新博力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宫颈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白带呈黏液状、白带增多、下腹或腰骶疼痛等。大部分慢性宫颈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导致慢性宫颈炎发生的原因是细菌、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病毒是宫颈炎患者比较常见的一种致病原。人乳头状病毒型慢性宫颈炎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慢性宫颈炎。目前临床上治疗人乳头状病毒型慢性宫颈炎的方法主要有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微波疗法是治疗该病的物理疗法之一。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型慢性宫颈炎,可通过微波的热效应使患者病变部位的组织坏死、凝固。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型宫颈炎操作方便、安全性较高。为探讨使用微波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成都高新博力医院收治的80例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患者。这些患者进行人乳头状病毒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这些患者均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其在参加本次研究前均未治疗过人乳头状病毒型慢性宫颈炎。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6±7.2)岁;其中有8例(20.0%)患者发生轻度宫颈糜烂,有13例(32.5%)患者发生中度宫颈糜烂,有19例(47.5%)患者发生重度宫颈糜烂。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9±6.8)岁;其中有7例(17.5%)患者发生轻度宫颈糜烂,有15例(37.5%)患者发生中度宫颈糜烂,有18例(45.0%)患者发生重度宫颈糜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微波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在患者月经结束后3~7天对其进行治疗。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其宫颈。按常规对其外阴、阴道和宫颈进行消毒。用棉球将患者阴道内残存的分泌物及消毒液擦拭干净。将SPW-ⅠA型微波治疗仪的探头放在患者宫颈口内约0.5 cm处,由内向外依次照射患者宫颈病变的部分。每个部分照射约4 s,适当延长对褶皱部位和宫颈外口进行照射的时间,使病变部位呈焦黄色。照射范围应超出病变区域2 mm。若患者存在宫颈息肉,则将宫颈息肉灼烧掉。若患者存在囊肿,则先用探头破坏囊肿,将囊肿液全部排出后,再用探头照射囊肿壁,使其凝固。治疗后在患者的宫颈涂抹呋喃西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在患者月经结束后第3天开始用药。让患者清洁外阴后,将1颗治糜灵栓塞入其阴道深部。隔日治疗1次。同时让患者口服甲硝唑,每次服0.4 g,每天服3次。连续治疗10 天。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盆浴及过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痊愈:患者宫颈的糜烂面消失,其宫颈光滑、色泽正常,其未发生阴道出血的症状。有效:患者宫颈的糜烂面减小,其宫颈糜烂的程度由中度转为轻度,或由重度转为轻度。无效:患者宫颈的糜烂面未减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阴道出血及下腹痛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腹痛的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该病的发生与分娩、进行子宫手术、避孕措施不当及存在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上述因素可导致患者子宫颈和阴道内的环境失衡,其子宫黏膜的防御功能降低,易被病原体感染,使其宫颈内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被增生的柱状上皮覆盖,发生宫颈糜烂、肥大、腺体囊肿等病理变化。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女性。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或微黄色、白带黏稠及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宫颈息肉和宫颈腺体囊肿等。该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不孕及其他部位的疾病,甚至引发宫颈癌。该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影响其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质量。

慢性宫颈炎患者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人乳头状病毒。近几年,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与其他类型的慢性宫颈炎相比,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危险性较高。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尤其是16型人乳头状病毒和18型人乳头状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等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使用药物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并不理想。物理疗法包括冷冻疗法、激光疗法、红外线疗法及微波疗法。微波疗法是一种使用微波辐射产生的热效应及生物效应来治疗疾病的物理疗法。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波长介于超短波和红外线之间,能产生较强的热效应。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烧灼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坏死,病变组织凝固、脱落,从而修复病变的部位。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还能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宫颈周围组织的代谢功能,加快宫颈黏膜修复的速度,促进炎性液体的吸收。此外,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还具有辐射面积小、不影响正常组织、操作简单及治疗价格低等特点。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微波疗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阴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短期内应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及水产品,不饮酒。治疗结束后,该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保持外阴清洁,加强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

综上所述,使用微波疗法治疗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型慢性宫颈炎的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阴道排液的时间短,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宫颈炎病毒感染乳头状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紫草素对慢性宫颈炎大鼠模型中免疫因子的干预作用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探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
中药辅助超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17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