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腋下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留置针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8-10-12杨伶俐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6期
关键词:手背输液家属

杨伶俐

(简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成都 641499)

新生儿是指自母体分娩出之日起至出生后28天的婴儿。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发育尚不成熟,故较易出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肠炎、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的疾病,进而危及其生命[1]。进行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治疗新生儿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输液的方法主要包括密闭式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输液法、头皮静脉输液法和颈外静脉输液法等。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静脉留置输液法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输液法是指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由于患儿的皮肤较为薄嫩,其四肢的静脉血管较为细小,因此,临床上对其应用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研究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较易发生液体渗漏、红肿等不良反应[2]。本文主要对比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与手背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输液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20日期间在简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这100例患儿的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00例患儿分为腋下组和手背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在腋下组患儿中,有男27例,女23例;其日龄为1~6天,平均日龄为(3.75±0.73)天;其胎龄为28~40周,平均胎龄为(38.24±0.61)周;其出生体重为1298~4032 g,平均出生体重为(2538.24±236.61)g;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2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有1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有2例,新生儿肠炎患儿有1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有2例。在手背组患儿中,有男28例,女22例;其日龄为1~5天,平均日龄为(3.68±0.69)天;其胎龄为29~40周,平均胎龄为(38.30±0.65)周;其出生体重为1352~4010 g,平均出生体重为(2540.14±236.58)g;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25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有1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有2例,新生儿肠炎患儿有1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有2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腋下组患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进行腋下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是:1)协助患儿取仰卧位,并使其头部偏向穿刺侧肢体的对侧。2)将患儿穿刺侧的手臂外展,与其身体呈110~145°。3)使用棉签压迫患儿穿刺侧的腋窝处,以阻断其静脉血的回流,从而充分显现其腋下静脉。4)使用蘸有碘伏的棉球对患儿腋下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5)在患儿腋窝中点下方1.5~2.0 cm处,以10~25°的倾斜角度将留置针缓慢送入患儿的腋下静脉。6)回血后,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为了确保留置针不会脱落,可使用胶布进行交叉式固定。7)定时观察患儿腋下的穿刺部位,若发现其穿刺的部位出现液体外渗、红肿等不良反应,应立即为其拔针,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其发生感染。为手背组患儿采用手背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手背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是:1)使用蘸有碘伏的棉球对患儿穿刺侧的手背进行常规消毒。2)将留置针以10~25°的倾斜角度缓慢送入患儿的手背静脉。3)回血后,使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为了确保留置针不会脱落,可使用胶布进行交叉式固定,并注明留置针穿刺的时间。4)定时观察患儿手背上的穿刺部位,若发现其穿刺的部位出现液体外渗、红肿等不良反应,应立即为其拔针,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其发生感染。

1.3 评估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患儿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儿的不良反应包括液体外渗、红肿、堵管等。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的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表示患儿家属对穿刺服务的满意度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及其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腋下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于手背组患儿,其家属对穿刺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于手背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及其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及其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注:*与手背组相比,P<0.05。

患儿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分)腋下组 50 4.62±1.52* 89.36±3.52*手背组 50 1.74±0.65 80.29±3.62组别 例数 留置针保留的时间(d)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腋下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手背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由于患儿的皮肤较为薄嫩,其四肢的静脉血管较为细小,因此,临床上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存在一定的困难。医护人员若多次穿刺失败,不仅会造成患儿哭闹,还会使其家属出现焦躁、愤怒等不良情绪,从而引发医疗纠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有研究表明,采用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其进行穿刺的次数,从而保护其血管,减轻其痛苦[3]。

大量的研究表明,新生儿腋下的静脉血液具有较好的流畅性,在此处采用静脉留置针对其进行输液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同时,减少高渗药物对其血管的刺激,从而确保其血管的完整性。本次研究中发现,与手背上的静脉血管相比,位于新生儿腋下的静脉血管的管径更粗,血管的管壁更厚,在该处血管进行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在进行腋下静脉穿刺前,医护人员应先对患儿腋下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待消毒液蒸发后,再对其进行腋下静脉穿刺。在患儿输液期间,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对患儿的巡视,若发现其穿刺点存在液体外渗、红肿等不良反应,应及时为其更换敷料,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

笔者认为,对患儿进行腋下静脉穿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患儿的腋下静脉较为隐匿,因此,在对其进行腋下静脉穿刺操作时最好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完成。2)由于腋下静脉和腋下动脉的位置较近,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腋下静脉穿刺时,应严格控制穿刺的角度,使穿刺的角度小于30°,避免刺入其腋下动脉。3)医护人员在穿刺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回抽血颜色鲜红并呈冲击状,且推入少量的注射液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变白,则表示刺入其腋下动脉,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并用力按压穿刺点,按压的时间为10 min左右。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腋下组患儿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于手背组患儿,其家属对穿刺服务满意度的评分高于手背组患儿家属,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手背组患儿。这说明,与使用手背静脉留置针相比,使用腋下静脉脉留置针对新生儿进行静脉输液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手背输液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骨间背侧动脉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手背创面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洗手歌……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手脚冰凉按阳池穴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