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在中国

2018-10-11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双年展油画学会

王悦阳

将“语言之在”作为展览的主题词,意在唤起油画界对于油画语言的关切。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中,油画学会是一个奇特现象:它完全是以民间的组织、学术的立场建立了威望,并始终引领艺术界热血精英的理想。在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油画学会也是一个奇特现象:它继承人类艺术的传统方法,引领在西方已经面临危机和挑战的一个文化理想,致力于创造性地发挥绘画在今天的世界前途和人类理想中的作用。

今天,通过国际上的双年展体制,大家已经初步了解西方如何看待艺术。在西方的现代系统中,一般性的双年展是从社会学、人类学、地缘学等等方面来策划的,而不再以油画这样一个画种来组成展览。而在中国,油画学会还可以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因为绘画是以人的一种历史性的独特方式,在可感可见的物化过程中建造不间断的精神升华。对于油画学会,这不是政治的、经济的需要,而是一种文化使命。

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和历史,但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起步之时主要采用的是西方传统。油画诞生在西方,但21世纪的中国油画已不再是舶来的艺术,它已成为人们最熟悉的艺术语言,在一百多年的中国艺术界起着近乎主导的作用。几代艺术家涉入中国的境域、民族的因素和社会的现实等问题,使得油画具有了双重传统的特征,即它是一个诞生于另一个文化的传统,又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承载物。但是,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却又始终面临着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传入的艺术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精神传统)的两个传统的并存和冲突。

中国文化无法回避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所有的传统样式在现代媒体社会都正经受挑战。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中国的,都要面对今天的媒体、广告、影视以及当代公共空间的飞速变化。数字媒体正在把今天所有的东西变成信息,文化也被稀释为一种符号,一种娱乐。传统的艺术品种如何面对媒体时代、数字时代的竞争,这是今天最大的挑战。

靳尚谊《穿蓝裙子的女士》布面油画75cm×56cm 2017年。

本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将“语言之在”作为展览的主题词,意在唤起油画界对于油画语言的关切。应邀参加这一展览的30多位油画家,来自于不同年龄段,不论他们的绘画在风格与技术方面有何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保持了对油画语言的热爱和执著,持续地探讨油画艺术在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他们的作品保持了艺术语言的稳定性和风格的差异性。

在展览中,既需要梳理油画引进中国以来的历史,廓清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表现方法上的本土趋向。同时也要更新学术话语,不重复老的艺术话语,创建新的时代话语。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建当代精神,从新的角度讨论当代性,探索当代油画的现代性及其当代创造的可能。当代不是时间的容器,只有在不同历史的“相遇”状态中,当代才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国油画回馈世界绘画史的独创和发展的关节点,深刻揭示油畫及其观念所包含的问题和隐患,进而重建油画艺术的当代变革的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

最终的目的,则是再造本土高峰。中国油画始终具有立足本土的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高度,一方面需要提倡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应重视本土关怀,充分调动与创新油画表现的技法特色和思想锐意,在创造的根源处接活种种资源,再造中国油画的新高峰。

正如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所说的那样:“‘语言之在孜孜以求的应当是油画不同于其它绘画的语言特性。我们所心心念念的油画的语言之性、语言之魅是怎样的,在这个展览中,将以绘画本身来显现和回答。”

信息

民间艺人和中国故事

近日,《民间艺人和中国故事》展览在上海图书馆书店举办。此次展览汇集戴敦邦先生及其弟子、子嗣的艺术作品,从版画到紫砂,从雕塑到绘画,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从民间艺术的角度诠释了“戴家样”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与追求——用中国笔墨,画中国故事,展中华神韵,传中华美德。

猜你喜欢

双年展油画学会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油画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