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肠挂肚”与“自得其乐”

2018-10-11刘良军

老友 2018年9期
关键词:儿孙老两口夫妇

刘良军

最近接触了两对老年夫妇,他们的日常生活让我感觉很有意思。

其一,是住在楼下的王姓夫妇。老两口都是退休教师,退休金不菲,但看不出他们有多快乐。夫妇俩整日里牵肠挂肚的,是远在上海工作的唯一儿子。按之前的口头协定,儿子务必每天给他们来一个电话,或报平安,或告知情感方面的进展。也许是工作太忙,也许是恋爱不顺,儿子竟然时常忘记打电话。即使这边主动打过去,那边要么不接,要么刚一开口没说两句就径直挂断。夫妇俩越发着急,连好好做一顿饭菜犒劳自己的心思也没有,恨不得立马赶过去一探究竟。

其二,是隔壁单元的刘姓夫妇。据说这老两口有一儿一女,且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平时的生活,很是潇洒。上午老两口都在老年大学上课,下午则分头行动,律师出身的刘老先生会到当地居委会坐一坐,看邻里之间有什么矛盾纠纷需要调解;有医学背景的刘老太太则是身着白大褂、胸挂听诊器应约到一家药店坐诊。晚饭后两人一起到老年人俱乐部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老顽童,老顽童,老了就是贪玩的儿童。”

上述两对老年夫妇的退休生活孰优孰劣,不能任由局外人随意评说。一家牵挂儿子,希望儿子一帆风顺,是为人父母之常情;一家烦恼忧愁全抛掉,自得其乐,活得有滋有味,也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你若大胆问王姓夫妇:“你们这样子每日里愁肠千般、思绪万端,不累吗?”相信遭遇的一定是白眼。你若试探性地问刘姓夫妇:“你们对儿孙不管不顾,心里不觉愧疚吗?”相信迎来的必定是哈哈大笑。正所谓:物之所在,道则在焉。

现在的问题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到底是应该与儿孙紧紧捆绑在一起呢,还是“有一种爱叫作放手”,让儿孙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仍然以上述两对老年夫妇为例:王姓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成人,哪怕远在他乡,儿子在他们眼里也依然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只是也别忘了,且不论随着儿子的长大,两代人之间或多或少有人生观、价值观的代沟出现,单单每天一次的电话,就真的有可能让儿子心生厌烦,觉得父母过于矫情,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正值青春年华,需要心无旁骛冲刺事业。换言之,渐行渐远,是现代社会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之间的生活常态,过于强化呵护保护的既有思维定式,反倒让子女禁不住为父母操心、担心,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双方都觉得累,哪怕是快乐着的累。

诚然,刘姓老夫妇活得自得其乐,但未必他们内心里就没有子女小辈的位置。事实上,在小区里也能经常看见两位老人陪孫子、孙女一同玩耍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恰如刘老先生所言:“我们之所以选择自得其乐,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子女的另一种关爱。看到我们身体健康、情绪乐观、日程满满,对生活仍然抱有激情、怀有憧憬,子女们也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更加珍视自己的家人、家庭和工作事业。”

由是观之,老年人与年轻子女到底应该达成什么样的关联,答案无须赘言。一方面,坚持“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的原则理念,不是没有能力继续越俎代庖、事无巨细,而是不能够纵容、溺爱,以免各自都活不出自己;另一方面,秉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准则,一旦对方有要求,立即拾遗补阙,化解后顾之忧。彼此信息互通、心灵联通、情感融通,即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猜你喜欢

儿孙老两口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中秋国庆喜相逢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过度伺候不利健康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
爷爷奶奶
夫妻双双百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