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复原力水平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18-10-1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个人成长复原幸福感

(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与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从复原力概念发展渊源来看,复原力得以确立的重要前提是研究者对应激条件下个体的发展不受严重损伤的现象的发现与认同。复原力是个体应对压力情景时恢复良好适应所具备的关键的个人能力和一些外在的支持资源[1]。复原力作为提高个人适应能力的因素备受国内外研究关注。心理幸福感是Ryff 提出的,他认为幸福不单是获得快乐,还包括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国外对三者的关系研究不多见,Mckee和Heather[2]对30名儿童进行研究,和复原力水平低的个体比较,具有相对较高复原力水平的个体心理幸福感水平更高,主要包括环境掌控、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Muto和Takashi[3]研究显示,复原力的自我掌控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个人成长维度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大学生复原力水平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幸福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四所学校,分别在工科、医药、音乐、农科专业四个专业的一年级至四年级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了有效问卷1098份,有效问卷1055份。

2.调查工具

(1)刘兰兰研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4]。此量表包括8个维度,一共38道题目。分别是家庭支持、社会交往能力、乐观宽容的态度、朋友支持、自我掌控、自我调适、自我价值感、自我认可及对生活的目标感。量表使用5级计分的方法,完全不符合=1,比较不符合=2,不确定=3,比较符合=4。完全符合=5。分数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5]

(2)Ryff研制的《心理幸福感量表》。此量表包括84个项目,6个分量表:环境掌握、自主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个人成长、自我接纳、生活目的。每个分量表14个项目,按照6级评分,1=很不同意,6=非常同意。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9283。

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统计分析。采用了方差分析,T检验(近似正态),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结果

1.学生心理幸福感基本状况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总分平均分为335.68,标准差为36.84,说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

2.人口学变量在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上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非独生作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个人成长方面,年级存在显著差异,F=3.823,P<0.05。经过事后比较,2年级与3年级存在显著差异,2年级与4年级存在显著差异,2年级分数最高。个人成长方面独生与非独生存在显著差异,F=8.470,P<0.005,非独生得分最高。心理幸福感总分上,专业存在显著差异,F=12.57,P<0.005。经过事后比较,医药专业与农科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与音乐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的心理幸福感总分最低。

3.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对复原力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做相关研究,发现复原力的8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6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见表1。[4]

表1

三、讨论

1.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总体特点

心理幸福感总分及六个维度自主性、掌控环境、个人成长、与别人积极的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的平均得分均高于3.7分,由于心理幸福感量表是6点计分,中数是3.5,所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及六个维度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平均水平较高,尤其是个人成长维度的得分达到了4.40分。个人成长方面,年级存在显著差异,F=3.823,P<0.05。经过事后比较,2年级与3年级存在显著差异,2年级与4年级存在显著差异,2年级分数最高。可能的原因在于大一新生,在新的大学环境里,面对与高中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众多的不同,对出现很多不适应。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整,大二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了规划,对周围环境有了更强的掌控能力,人际关系趋于稳定,适应能力更强,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总分上,专业存在显著差异,F=12.57,P<0.005。经过事后比较,医药专业与农科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与音乐专业差异显著,医药专业的心理幸福感总分最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医药专业学生的学业及就业压力严重,现今医患关系矛盾加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医药专业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相对较低。

2.复原力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复原力的8个维度与心理幸福感的6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相比于复原力低的个体,复原力高的人自我价值感较高,对外界有着更加积极的认知、更容易调动自身资源来积极面对和应对应激事件,情绪调节能力较强,从经验教训中不断获得成长,能够体验到更深刻的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水平也越高。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具备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即自主性、关系和能力的需要。当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的内在动机最有可能发生,在活动过程中将会感觉到强烈的兴趣和适应感,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我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幸福。从自我决定理论角度出发,心理幸福感大部分产生于自主能力和关系等基本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个体感觉到压力时,会抑制个体表达内在动机的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复原力高的个体对自身的综合评价高,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未来充满希望,情绪的调节能力更强,因此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结语

复原力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高复原力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越高。

猜你喜欢

个人成长复原幸福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成长主动性对师范生可就业能力的影响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大学生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人才密集型行业中的制度建设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研究
个人成长主动性的理论及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