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前置性小研究”的研究价值

2018-10-10马颖

甘肃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丑小鸭安徒生道题

马颖

【关键词】 小学语文;“前置性小研究”;精;准;低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72—01

“前置性小研究”作为课堂教学前的一种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写字方法,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对课文内容从语文实践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一课授课时所设计的“前置性小研究”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前置性小研究”的研究价值。这个“前置性小研究”有5道题,1.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2.认真读课文的3-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只怎样的丑小鸭?3. 如果让你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你想变成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4. 读了《丑小鸭》这个故事,它让你想起了哪些故事?5.你还读了哪些童话集?来给大家说说吧。5道题是以生本教育前置性小研究设计的原则——“大感受,小认识,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为依据设计的,但是从题型的设计来看,学生被动接受和分析查找的内容居多,缺少对知识的初步内化和创新探索,研究的价值不足。那么,如何提高“前置性小研究”的研究价值呢?必须遵循以下三个要点原则:

一、精——研究的环节要精简,不能繁琐复杂

学生面对繁琐复杂的研究,会毫无兴趣和无从入手,精简能让他们易于操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研究的内容1-2个即可,中年段为2-3个,高年段尽量不要超过3个。上述案例中的五道题,明显是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能力范围,如何精简呢?案例中的第1题是个搜集资料题,一方面是希望学生对作家作品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资料里二年级的学生真正能读懂的、对他学习这篇课文有帮助的内容又有多少呢?《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能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这一能力的要求是在哪个年级段提出来的呢?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明白“前置性小研究”中的第一题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能力范围,应该去掉。案例中的第4题和第5题在出题意图上是重合的,都是希望能通过这一篇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童话故事,通过同类型文章的比较阅读,丰富课堂的内涵,打通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链接,达到以读引读的目的,所以这两个题可以合并为一道题。

二、准——研究题目的指引要清晰、准确

研究題目中指引性的话语要清晰、准确,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题目要求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去研究,怎么研究等等。问题表述得不清楚,或者对答案没有一个指导性的要求,学生研究解决起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也会影响研究的效果。如,案例中的第3题:“如果让你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你想变成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完成这个题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对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非常熟悉,有很大的知识储备,才有可能从中做出选择和判断。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区分哪些童话是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是别人写的,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会干扰他的思维。可以将题目改为:“在你听过的童话故事中,你想变成故事中的谁?” 本题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所以题目的表述越简明越好,题目的开放性越大越易于操作。

三、低——研究的门槛要低

要让小学生喜欢上研究并乐于做研究,研究的门槛要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化、生活化的问题中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让研究变得简单可行。如,案例当中的第2题:“认真读课文的3-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只怎样的丑小鸭?”读文,找关键词句,谈感受,标准的语文分析的套路,先不考虑学生喜不喜欢这样的题,假如学生在课前认真地完成了这样的小研究,必然会冲淡他在课堂上听讲的兴趣。如果把这道题改为:“读完课文后想一想——如果你是这只丑小鸭,你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碰到问题,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前置性小研究”的修改也契合本单元训练的主题,培养学生怎么看问题、怎么想问题以及怎么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置性小研究”是学生的个体先学的一个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以教师精心设计的“简单、根本、开放的”研究题目为切入点,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研究,必然会产生独特的想法,为课堂上的学习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丑小鸭安徒生道题
误会
安徒生的世界
跳高者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续编
灰灰鼠要娶丑小鸭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