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四法”

2018-10-10李志勇

甘肃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四法区域活动游戏化

李志勇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化;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69—01

一、创区域,让区域因游戏而生

1. 合理规划活动室空间,创设多个游戏区域。可利用多个玩具柜、置物架、图书架等物件将活动室分割成若干个小区,创建游戏区,如:小班可创设以娃娃家、糖果店、美食店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区;为充分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可增设建构、美工、科学、阅读等内容的区角;大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创建各区域内容难度可适当增加,如:语言区可增设“说吧”、“新闻播报”、“故事表演”等内容的游戏区。区角的创设,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游戏空间,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材料与玩伴,自由游戏。

2. 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创设公共游戏区域。将有限的室内空间最大化,在保证安全及畅通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走廊、厅道、过道玄关、楼梯等每一处角落生成游戏区。如:可创设邮局、医院、超市、手工创意坊等游戏区。并结合各区域游戏特征,有效利用墙壁、窗户、廊柱等建筑设施来创设立体、多元的游戏环境,让每一块墙面、地面、材料与幼儿互动。

3. 向外拓展游戏空间,创设户外游戏区域。可创建以“快乐涂鸦”、“沙趣”、“嬉水苑”等为形式的体验区。同时可巧妙利用创设运动区。如:无障碍的硬化场地和软化场地可让幼儿没有约束,自由嬉戏;鹅卵石路、大树下的荡船、秋千可让幼儿尽情享受;不同路径贯穿其中的运动大本营,可设有不同难度的障碍,如山洞、攀爬墙、独木桥、悬空杠、高低错落的障碍及完成各种障碍的器械等。开放的户外区域活动环境、差异性、情境性设置,充满着更多的趣味和挑战,“育心”又“育体”。

二、少控制,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

1. 让幼儿自由支配时间和空间。如:幼儿入园和离园等待的时间,幼儿生活活动之间的间隙以及集体教学之后的操作、体验活动时间可由幼儿支配。室内和室外、楼道里、公共区域、班级区域中的空间可供幼儿自由玩耍。开放的时间和空间,幼儿的兴趣能得到满足,天性能自由表露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让幼儿自主选择玩伴及材料。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开展“混龄区域游戏”,混班、混龄的活动方式打破了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打破了以安全为主的“圈地游戏”形式,允许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自主选择区域和玩伴,还可以通过同伴互助自由设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同伴间的学习,让幼儿学会了与人相处、交往的技能,又获得了游戏经验,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三、细材料,让材料满足幼儿操作需要

1. 区域材料投放要合理。有准备的区域环境一定是注重了材料的投放方式,包括数量、种类、种类的搭配等问题。如:要根据该区域游戏内容,有目的地搜集、筛选、投放生活化的材料;为引发幼儿操作动机还要不定期更新或更换游戏材料及种类,逐步增加难度;同时材料投放的数量要适中,因为繁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易出现“猴子掰玉米”的现象。所以,教师应根据游戏需要调整、丰富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动态的游戏材料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区域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一是多投放一些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废旧材料,即能让幼儿巧借材料,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物物合玩”的游戲性材料。如:娃娃家中的泡沫地垫,可用来搭小屋、拼小路,当汽车方向盘、雨伞等。二是材料的投放做到由易到难,尤其是在同一区域中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尝试操作,获得满足,建立自信。

四、少干涉,让教师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

1. 与幼儿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的设计、角色的分配、规则的制定。若在游戏时发生争抢材料、违反规则、无所事事、干扰同伴等现象,教师可以同伴的身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游戏角色来干预或是化解游戏中的冲突,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是某一个作品,从而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2. 与幼儿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我们重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体验,就要充分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同想法及各种“失误”。也许幼儿会在一次次的失误中逐渐学会沟通与分享,也许会在一次次的猜想、验证中习得学习经验。教师要充分信任幼儿,给予幼儿承担任务、表现自我的机会,保证幼儿有足够的自主空间。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四法区域活动游戏化
优选雏鸡四法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体育课引“趣”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