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2018-10-10薛桂林

甘肃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减负解决策略误区

薛桂林

【关键词】 城镇初中学生;减负;原因;误区;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032—01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他们表现出与父母关系紧张、心理压力大等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不愿意接受他人的评价。目前,全社会对城镇初中学生学习问题仍停留在理论、观念层面上,关注仍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对城镇初中学生学习所承受的身心压力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城镇初中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

1. 家长期望值高。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到胎教大到成长计划,家长都安排得有条有理,即便这样也不能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这种焦虑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可以被理解和接受,更能赢得家长的共鸣,这种集体无意识、不断膨胀的期望,模糊了起跑线的根本问题。城镇初中学生童年的缺失、与大自然的零接触以及一切取决于分数高低的现象恰恰已经造成城镇初中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

2. 城镇教师压力大。社会总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校的优劣,家长也是以孩子能否考进重点学校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一直处于左右为难之中,一旦学生成绩下滑或升学率下降,家长的埋怨、学校的责罚都会影响到教师以后的职称和工资级别评定。为此,教师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上级政策和学校对策中前行。

3. 社会要求高。在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用简单的分数、升学率甚至高考状元等指标来评价学校。而这种不合理的做法恰好又赢得大众的认可,用人制度、就业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

4. 学校任务多。学校是一片纯洁的净土,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人格和素质的完善,而眼下大部分学校已丧失了办学初的教育理想,只关心分数、升学率,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就像学校设置的“副科”,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将富有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通过用分数、升学率、就业率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最终使学校成为培养“高材生”的工厂。

二、減负背后的误区

1. 校内减负,校外加压。上级部门三令五申规范办学行为整合课程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不断减轻学生负担,对此,家长却极力反对,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学生请家庭教师,送孩子去补习班、兴趣特长班等成为所有家长的选择。家庭教育学校化,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又人为设置了一重障碍。

2. 过度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作业量少、课余时间多、负担轻,但学生毕业之后依然很出色,这成为众多学校追逐的标本。当前各地政府加大了减负的力度,对学生的在校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等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很多学校不敢再“迎难而上”。这样,学生有了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但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这些时间和空间。

3. 减轻负担。无论从政府、学校还是家长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都认为学生作业少了就达到了减负的目的,没有从深层次挖掘减负的涵义,仅仅为了响应“减负”口号就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其实,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三、解决策略

1. 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必要的课业负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所需要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社会化的正功能。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让学生感觉轻松的课堂气氛也能达到甚至超越机械模式的效果。评价学校的质量、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不能简单地通过几个“率”来下定论,各个参与教育的主体都应接受实践的考验。

2. 分阶段稳步推进。教育既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又要和学生的身体发展密切结合。从长远来看,减轻学生负担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眼下的改革机制尚不成熟,分段进行是确保稳定性,转变决策是为了避免随意性。

3. 家长、学校认识上的统一。家长、学校之间必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但出发点是一致的,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相互补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校要主动打开校门,打破以往家长单方面受制于学校的格局,与家长平等对话,让家长从行动上真正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城镇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减负及集体心理辅导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1840)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减负解决策略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