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探索

2018-10-09黄敏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精品高职

黄敏

【摘 要】精品课程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转型升级,是高校服务学习型社会、探索新型教学供给方式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纳税实务”课程,阐述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并对该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了实践探索,从课程设计、师资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思路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职 精品 在线开放课程 纳税实务

基金项目: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XM6-2《纳税实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引 言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迈入资源共享、课程升级与发展的新阶段,既体现了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进步,也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纳税实务紧跟改革潮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转型升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为加快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及平台建设,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

自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5年内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拉开帷幕的新起点。截至2007年,在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增设包括专业类、网络教育类等课程。2011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教育部统筹规划了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拟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放置互联网端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精品开放课程包含两类,即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自网易公开课推出“全球名校公开课视频”开始,至2013年,以“爱课程”为首的公开课网站陆续建立。同年10月,清华大学建成了我国第一个MOOCs平台——“学堂在线”,宣告在线开放课程时代的正式到来。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线开放课程在近几年不断升级,已逐步形成政府、社会、高校多主体共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国外开放课程资源、开放大学资源共享的多层次开放式教育资源。

纳税实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思路

纳税实务课程是学院会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摸索和努力,该课程于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普通高校精品课程”。目前,学院承接“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纳税实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该课程面临由精品课程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转型与升级。鉴于此,课程组成员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探讨,明确建设思路要突出“精品、开放、共享”的内涵,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评价体系完善、后台服务完备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推进高职院校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新型课程模式改革。

纳税实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1.准确定位课程服务对象,优化课程设计理念

当前,以在线开放课程为基础构建了“互联网+”时代新型服务模式,其服务对象已经从单一的课堂学生扩大到大众、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因此,要及时更新课程设计理念,注重课程交互性,打破传统的知识单向传授方式,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整合该课程前期教学理念,形成“能力为中心,任务为起点,过程为基础,工学互交替”的课程理念,力图展现“视频内容精品化,知识学习碎片化,课程交互多元化,评分体系有效化”的在线课程特点。

具体来说,将纳税实务课程按不同税种转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按照对任务的认知、计算、缴纳、申报、做账等环节,将其解析为工作过程,将工作过程的主观要素转化为微课视频,将客观要素转化为演示录像。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和演示录像,完成对计算税款、作证登账、填报纳税申报表等具体工作的学习,既满足了学习认知过程,又应对了实际工作过程。

2.完成课程整体规划,设计多样性教学活动

按纳税实务的课程性质,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作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整体设计为“项目化专题教学开放课程”,以微课视频和演示录像为实现方式,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习者认知规律,围绕知识点展开,进行任务实现过程讲解。每个微课视频以15分钟左右为宜,以模块知识点为主要讲解内容,机动嵌入拓展知识、测试题、讨论题,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测试学习效果。

同时,考虑到在线学习可能使学习者失去了在教室中的環境制约力,缺乏像线下一样方便的互动环境,课程组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含了“学习任务设计、实时问题设计、随堂测验设计、交互讨论设计、拓展作业设计”五种形式,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团队分工

一般来讲,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团队区别于以往的教学课程组,需要教学团队、技术团队和其他团队来组成。教学团队主要负责出现在微课视频中教授课程,因此教学水平要高、实力要均衡,以教学经验丰富的课程负责人为主要资源,吸纳企业财务、税收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强化团队实力;技术团队由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等人员构成,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各种教学素材的制作;其他团队可完成多样课程资源的设计,如测试题、设计讨论、拓展作业等。

4.科学规划课程资源,碎片化课程目录

纳税实务通过对企业涉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学习者层次和教学时间等情况,将其综合划分为三大模块:日常税务管理、核算税款、纳税申报。将每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知识点繁多琐碎,这就对课程规划目录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知识树时以纳税实务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兼顾学院会计专业“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需求,将知识点按“碎而不散,碎而不乱,碎而不小”的原则进行拆分,使课程达到涵盖面广却依然形成体系,知识点具备教学科学性、逻辑性、关联性强的要求,为后期开展SPOC教育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

5.整合现有资源,持续丰富在线学习资源

纳税实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基本资源。此次升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组从互联网思维和教育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梳理,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基本资源,主要包含课程介绍、相关教学文件、课程标准、在线教学课程考核办法、课程电子教案、基本内容应用、重难点指导、习题作业、政策法规、知识拓展等资源。同时,为突出在线精品课程的开放性与示范性,全面配置拓展资源,如微课、动画、图片、演示文稿、实践文档、作业题库、案例库、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仿真实验系统、在线交流问答系统等,实现在线资源在数量和类型的冗余,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此外,应将后台课程资源更新作为后续工作任务要求,年更新比例不低于存储总量的10%,并争取得到行业企业的持续支持。

6.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探索多元化课程共享模式

纳税实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依托行业、企业社会资源,面向职业院校、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企业等推广课程项目,提供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终身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在全面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契机,利用微信、百度云等平台,探索并开发适合移动媒体的学习资源,增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易用性、普适性和共享性。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体现教学资源库的价值,未来还需面向用户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支持远程教育,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的创新。具体而言,先设定纳税实务课程的初始学分,与其他高校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学院会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科学规范地自行认定学分;还可将课程资源打造成合作企业的继续教育平台,为职工继续教育、技能提升培训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宏、郑勤华、陈丽:《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研究:现状与反思》,《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第7期,第18-24页。

[2]李静荣:《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以〈纳税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当代经济》2015年第18期,第108-109页。

[3]李序佳:《精品资源共享课对我国MOOC建设的启示》,《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年第31期,第496-500页。

[4]王刚、谢红越:《面向MOOC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3期,第174頁。

[5]崔艳、赵龙山、熊志立、孙国祥、郭兴杰:《分析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药学教育》2016年第12期,第33-38页。

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猜你喜欢

在线开放课程精品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从“3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