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危”与“机”

2018-10-09桑明慧

时代金融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机遇挑战

桑明慧

【摘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标志着中国踏上了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历经近二十年的探索之路,中国金融体制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概括了国际典型国家利率市场改革的路径及其比较,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业运行的变化特征,以及在这场改革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挑战 机遇

一、典型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及其比较

20世纪70年代利率管制的局限性逐渐展现、金融深化理论逐步兴起,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各国展开,其中以美日的“渐进”模式和智利的“激进”模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

(一)美日的“渐进”模式改革

20世纪70年代“Q条例”限制存款利率的弊端开始出现,为了更好的发展金融行业,美国将金融创新推向高潮,与此同时也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旅程。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美联储对部分存款利率的限制逐步放松。第二阶段是正式的推进阶段,这一阶段美国制定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和《加恩—圣杰曼吸收存款机构法》,在这近10年的时间基本解除了“Q条例”,极大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第三阶段是完成改革的阶段,1986年1月,美国基本取消了存款利率和多数贷款利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变革持续16年之久,在这次渐进式、长期的改革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与金融工具及其制度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在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开启到1984年全面展开一直到199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部完成历史16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同样经历了存、贷款利率受控制,到放开银行间拆借利率和票据买卖利率的限制,再到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条件不断降低,最后到存、贷款利率的全部放开,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谨慎的态度和措施来指导,这次改革平稳推进、逐步深入并最终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二)智利的“激进”模式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体可以分为放松阶段、实施阶段、深化改革阶段这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智利政府逐渐减少对价格的管制,准许以个人名义开立金融公司,减少了对利率的管制。在第二阶段,政府开始减少政务开支,提高银行的私有化程度,并让各个银行拥有对存、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在第三阶段,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标准模式进行,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银行私有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汇率改革等同时推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智利的改革进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属于快速改革的典范。

除智利外,阿根廷、乌拉圭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将其推向快车道。阿根廷在第一次利率市场化失败之后,于1975年开始其第二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乌拉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只不过用了5年的时间。他们激进式的改革不仅没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造成了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导致金融经济的震荡。

(三)境外市场利率化的经验启示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是基础,完善的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是前提,健全的金融监管是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分阶段、有条理的进行,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若协调不好各方面的关系、控制不好风险,必然会导致利率市場化的失败,造成危机。因此改革必须在时机成熟时依本国的国情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从境外国家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发展的影响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将银行间的竞争又推向高潮,要想在改革中能够生产,各个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提升竞争力。但改革过程中,各个国家的宏观环境不同、改革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改革完成后每个国家在运营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一)利率水平先升后降

各个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利率水平由国家统一制定没有浮动的空间,且一般低于市场的均衡水平。因此在改革的初期,一旦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各个国家的利率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放贷量持续增多,各个国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根据市场的供需利率,利率水平又会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

(二)利率市场化初期出现存贷利差缩小,非息收入成为新增长点

伴随着存贷利率调整,各国存贷利差也出现波动,改革初期大部分国家的存贷利率差表现出缩小的趋势。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家商业银行为了能在竞争中取胜积极的调整、创新运营模式。一方面,调整收入结构,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利息收入比重提升非利息收入来减少利率风险给银行带来的获利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积极改变发展模式,试图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做大规模,从而银行的集中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银行出现倒闭

改革意味着改变,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也需要面对不断提升的风险。在改革的一段时间内贷款利率升高使得部分优质的风险规避型客户放弃向银行借款,而高风险的银行贷款人仍留在市场上,银行的贷款质量也会随着高风险借款企业的破产倒闭急剧下降。没有了利率管制所带来的保护作用,在这场变革中实力较弱的中小金融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中小银行受所拥有资源的限制,一方面需要以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客户这就使得其获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为了弥补较高的资金成本,中小银行倾向将款项带给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客户因此也会导致其不良贷款率上升。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严重削弱这些金融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的挑战

1.竞争更激励,获利更艰难。随着利率管制的逐渐放开,把利率作为竞争工具的各银行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一方面资金流向更多方面的金融市场,这样就加大了存款利率的刚性,使得高资金成本难以下调,另一方面,银行放贷的议价能力降低,贷款利率上浮有限,从而导致存贷利差缩小。存贷的利差收益是各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对其而言影响利润的是利差而不是利率水平,如果能够保持同样或有更高的利差收益,即使存贷款利率水平有所下降,利润也不会受到影响。相反,若利率水平很高,利差很小同样也不会为银行带来高收益。目前我国仍维护着基本的利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的高利润,利率一旦放开不受管制,利差会随着竞争的激烈、市场的不断完善而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从而使银行的获利能力下降,商业银行特别是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2.竞争方式不断变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上还是在信贷投向上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各大银行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求必须打破这一格局,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和战略结构,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亮点来抓住广大客户的眼球,扩大资金的来源与投向范围。同时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就要提高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3.利率风险上升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是一种市场风险。过高的利率水平同样会增加银行自身的道德风险。贷款人以较高的利率为代价借来款项,他们也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来进行投资,从而产生“逆向激励”效应,形成道德风险。而银行也会面临生存、发展的压力也希望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在放出高利率贷款的同时也会伴加大高风险事件的概率。一旦形成恶性循环,银行不仅没有获利反而会提升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扩大了经营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波动受市场的影响在变动的频率和幅度上都会加大,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也会随着更加复杂的利率期限结构而不断增加。

(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

1.可促进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合理的内部定价机制。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人民银行严格控制利率的变动范围使得存、贷款的利率水平不能充分反映出商业银行投入的成本以及承担的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由商业银行掌握,这样就可以让商业银行在考量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风险、业务规模等指标的基础上来制定差别化的产品价格来应对不同的市场和客户从而满足银行发展的需要。在改革过程中,银行间的竞争逐渐由非价格竞争向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模式转化,这也不断让商业银行竞争手段的多样化和多变性成为可能。

2.可促进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优化。利率管制下客户会选择信誉好、服务好的银行,改革开展之后,价格无疑成为各家銀行竞争的利器,银行会通过对业务带来的收益、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质量、银行的成本、客户的违约成本等多个维度来考量从而制定出不同的价格层次,进而使银行形成更优的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银行在利用差异化的价格来吸引不同层次客户的同时,也会建立更加健全的风险监控机制,让投放出去的资金更有保障的给银行带来收益。随着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优化、风险管理的健全银行的经营模式也会不断的优化、发展。

3.可促进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利率管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因此也获得了更大的产品定价权利,这就使得银行可以针对不同分客户层次、不同的市场需求、银行自身的特色来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从而拓宽银行发展的道路。利率管制放开后,利率本身也可以成为产品创新的要素被打造成不同的产品。改革过程,也是风险把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以规避相应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又为银行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了一次通过创新重新调整市场地位的契机。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关键阶段,特别是2012年的非对称降息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全面开启。要想在更激励的竞争中取胜,必须直面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借鉴国际社会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把握改革的契机突出重围获得新生是每个金融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银行业研究,2015-2:65-76.

[2]李希方.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J].金融资本,2013(8):127.

[3]高菲.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4:113-115.

[4]徐睿.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J].中国市场,2016(4):87-88.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