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应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

2018-10-09刘大川苏锴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硬联合麻醉糖尿病

刘大川 苏锴

[摘要] 目的 探究腰-硬膜联合麻醉方式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硬膜外麻醉,实验组:腰-硬膜联合麻醉,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动变化、起效时间、阻滞时间、辅助用药、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及麻醉评分。结果 实验组在麻醉前后相比对照组对循环、呼吸影响小(P<0.05),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辅助用药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相对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血液流动影响较小、麻醉起效快、时间短、作用完善、麻醉效果好,减少辅助药使用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疼痛。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4(b)-0033-02

糖尿病为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自身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而糖尿病也成为了手术麻醉中导致心血管、神经和肾脏疾病的诱发因素[1]。硬膜外麻醉为下肢手术最常见的麻醉方法,其优点为,延缓镇痛时间、提供硬膜外镇痛、低血压发生率低。而缺点为,骶部神经阻滞不全、起效慢、肌肉松弛效果不满意。腰麻的优点为阻滞效果好、肌肉松弛良好、作用起效快;同时缺点为低血压发生率增高,术后头疼且阻滞时间受到限制。而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共同优点,其局麻药物用量小,中毒的发生率低;起效迅速、效果明显;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并可以使麻醉更安全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的质量及成功率[2]。该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对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其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3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50~69岁;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8~67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均给予患者实施贺斯胶体溶液500 mL或乳酸林格平衡液500 mL,并给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监测。

1.2.1 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在患者L2~3或L3~4之间实施硬膜外穿刺值脑脊液流出,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计算患者麻醉用药剂量,并在硬膜外导管注入1.5~2 mL布比卡因比重夜(0.75%布比卡因稀释在10%葡萄糖溶液中),保持速度在0.1~0.2 mL/s,避免速度过快增加患者心脏负荷,影响麻醉效果和心肺功能。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EA)。在患者L2~3间隙处注入3~5 mL 2%利多卡因试验液,若患者无腰麻症状后最佳利多卡因至8~15 mL,麻醉成功切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取手术体位,并采用面罩吸氧[3]。

1.3 观察指标

麻醉后药物的起效时间、发挥完全作用时间及麻醉药物到达的最高阻滞平面,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15、30 min及手术完毕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别为,优、良、差、失败表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BP、HR、SpO2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的BP、HR、SpO2。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時间及辅助用药例数

实验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辅助镇痛药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运动神经麻醉程度

实验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发病原因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病人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消瘦,严重患者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患者昏迷。如果血糖得不到控制,长期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多个器官受到损害,包括下肢病变、视网膜脱落、心脏及神经等疾病[4]。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能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也减低,使手术中的麻醉风险增大,同时也增加手术管理难度。因此在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应选择对患者生理影响小的,术后迅速恢复康复的麻醉方法。血压与交感神经阻滞范围密切相关,因此维持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稳定,控制麻醉平面为关键因素。腰-硬联合麻醉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相比硬膜外麻醉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准确、安全,局麻用药量小、中毒反应低,起效快,对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小,麻醉便于管理和调节,术后可进行硬膜外镇痛,延长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术疼痛引起的肺部并发症,便于患者术后锻炼活动,降低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5]。

通过该次研究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易于控制麻醉平面,使其控制在T10以下,麻醉过程中易于控制循环、呼吸的稳定,SpO2>99%,未有并发症发生。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不易耐受血压的波动,不宜腰麻,下肢手术常采用硬膜外麻醉,但硬膜外麻醉失败和阻滞不全的发生率高,术中需使用镇痛药,增加呼吸、循环系统风险,导致骨折患者的疼痛增加,同时高龄化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老化,反应迟钝,使麻药使用剂量不当,引起麻醉平面过高或阻滞不全。而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迅速,麻醉安全准确,减少麻醉辅助用药,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快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麻醉的整体质量,缩短了麻醉起效时间,同时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观察组术中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足以证明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提高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起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熊亮,王静.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85-186.

[2] 石慧珍.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7,2(11):65-67.

[3] 王叔衡.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0):68-70.

[4] 白金猛.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7(a1):528.

[5] 陈岩,张景霞.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23):24-25.

(收稿日期:2018-02-26)

猜你喜欢

硬联合麻醉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