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二代』许元:没文凭有智慧

2018-10-09

文史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发运京城范仲淹

许元画像

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粮食短缺,每年都需要通过南方的供给来满足所需。而运粮通过通济渠、汴河时需要引黄河之水,一旦遇到枯水期或黄河决堤,京城粮食便供应不上。

为此,群臣上下非常忧虑。这时,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想起了一个人——许元。许元有才干,头脑活,处事果断,敢于创新,非常擅长解决棘手问题。

但范仲淹举荐许元遇到了麻烦。原来许元虽然是“官二代”出身,其父许逖也曾出任过校书郎、监察御史等官,但自己却连举人都没考中,相当于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仁宗皇帝无法衡量他的才干,于是犹豫不决。为了让仁宗下定决心,范仲淹不仅极力夸赞许元“才力精干,达于时务”,而且积极作保,甘愿承担许元办事不力的举荐失察之责。仁宗终于下定决心任命许元担任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即皇帝特设的发运使的助手兼监督。

许元上任后,很快表现出了非凡的见识与决断力。他先是考察了解了京城缺粮的情况以及粮食运输方式的现状,然后在过去运粮线路的基础上,革新了运粮方式。此前,负责运粮的官员多是想着解决航道本身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堵塞通哪里,哪里搁浅了就到哪里去拉一把。这种方式不仅让官员们手忙脚乱,焦头烂额,而且运输成本很高,还经常延误京城的粮食供应。许元察看之后,果断改变运输方式,将长途变为短途,将直接从南方仓库运粮,改为发动沿岸州县的力量,接力式运粮。

具体操作方式是:先由靠近北方的沿岸州县保留3个月余粮,其他粮食先供应给京城;再由远些的州县补足发粮的州县,如此这般,直至南方的粮仓。这样的方式不仅使运粮的安全系数提升了,还将沿岸各州县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顺利解决了每年的漕运难题。

同时,许元治理腐败也很有一手。出任发运判官不久,许元发现了一个现象:由于船钉敲入船中,不好计数,许多官员都虚报使用的船钉数量,中饱私囊。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大家也都见怪不怪。许元认为,长此以往,势必会发展成为大贪大蠹,给国家和百姓的利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于是果断出手,先命人抬过一条新船来。不是钉子没入船中不好计数吗?那就把造好的船烧了,等木头都化了灰,钉子总会暴露出来吧!看看造一艘船究竟用得了多少钉子。

这一招非常有威慑力。官员们面面相觑,冷汗直流。待船身烧尽后,许元命人将钉子悉数捡出过秤。这一过秤不要紧,当事官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原来,一艘船实际用去的钉子仅占到往常所报数目的十分之一。这固然说明了官员的胆大妄为,但根本原因还是制度的漏洞让人有空子可钻。许元于是将此实际用钉数作为以后造船用钉的定额,过去的贪污行为不再追责。相关官员从此不敢再动歪脑筋。

许元学历不高,但处事果断,富有生活智慧。这使得他善以目标为导向,摆脱旧的思维束缚,迅速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

猜你喜欢

发运京城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ZPMC6台轮胎吊顺利发运上海振东
潍柴雷沃重工海外发运创新高
京城之夜,文化之夜
关于辽上京城营建的几点浅见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直陈时弊,务实解困
——苏辙《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赏析
部分支款(发运)及分期支款(装运)分析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