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级酒店RFID系统射频一致性测试仿真研究

2018-09-29王攀藻

物联网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仿真分析虚拟仪器

王攀藻

摘 要: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星级酒店使用RFID系统提高服务质量,若对RFID指标进行实测,费时费力,因此提出使用软件仿真分析方案,降低测试指标成本。该方案使用虚拟仪器构建虚拟环境,对系统中重要指标发射功率、邻近频道泄露比和占用带宽等指标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RFID系统的射频一致性满足指标要求。采用仿真测试分析,可快速满足酒店业对物联网设备使用和更新的需求,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RFID标签;RFID读写器;仿真分析;虚拟仪器

中图分类号:TP39;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8)09-0-02

0 引 言

随着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点和星级酒店等纷纷使用物联网设备,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但物联网设备如RFID读写器和标签等基本功能指标的快捷测试,并未跟上行业发展。因此,提出一种RFID标签射频一致性仿真分析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判断设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节省资源,为旅游业的物联网设备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RFID简介

RFID系统包含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用来储存物体的数据,通过天线将内部数据发送到附近RFID读写器

上[1-4],RFID读写器处理数据后,将其传送到与之相连接的电脑或手机上,便于远程联网提取和分析数据。其优点包括电子标签抗污损能力强,安全性高,容量大,读写器可远距离识别多个电子标签。

2 RFID系统结构

不同的RFID系统外形不同,但内部结构大体一致,由读寫器、电子标签和系统高层构成,如图1所示。读写器与外部主机连接,首先向电子标签发送一个询问信号,电子标签由芯片和天线构成,芯片储存物体数据具有唯一的编码,天线把应答信号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将接收的信号加工处理,传送给计算机网络系统高层[5-7]。

3 射频一致性仿真

3.1 射频一致性测试标准

测试是RFID系统开发中重要的一环,如ISO/IECRFID标准体系中包括设备性能测试方法和一致性测试方法[8-9];如ISO/IEC18046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标签性能参数及其检测方法:标签检测参数、检测速度、标签形状、标签检测方向、单个标签检测及多个标签检测等;读写器性能参数及其检测方法:读写器检测参数、识别范围、识读速度、读数据速率、写数据速率等。RFID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3.2 虚拟仿真技术

利用个人计算机,通过软件完成用户需要实现的测试指标,并提供可视化的测试结果,如图形、图像等。优点包括可扩展性强,成本低,仪器性能高和易于无缝集成等。仿真技术中虚拟仪器的功能由软件编程实现,随着用户的需求改变而提高。仿真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仿真结果分析

针对某星级酒店RFID系统信号工作于UHF频段测试仿真研究,该频段信号分布密集,为保证RFID信号泄露,不对其它制式的信号产生干扰,要求其满足《800/900 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设备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进入仿真分析环境,搭建虚拟测试环境,对发射功率、邻近频道泄露比和占用带宽等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具体操作方式为:测试RFID读写器的发射信号功率ERP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将被测设备设置为固定平点,连续发射询问的模式,测试链路为发射机把信号发射到衰减器,经过模拟一定比值的衰减后(衰减器加上线路衰减);频谱仪设置为标准状态,中心频点为固定频点,参考电平为37 dBm,分辨率带宽为10 kHz,检波方式为RMS。记录频谱仪上的数据,分析波形,要求大功率设备不超过2 W,微功率设备在10 mW范围内。从频谱仪FSV上读取占用带宽数据,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测试邻近频道泄露比时,对虚拟频谱仪测试的中间信道外加几个邻近频道,共实现6个信道,记录邻近信道信号泄露。仿真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10]。图中包含了4个窗口,主要显示3个测试指标,发射功率、邻近频道泄露比和占用带宽,分析仿真结果,满足指标要求。

4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星级酒店为提高服务质量,纷纷使用物联网设备RFID系统,RFID系统的射频一致性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可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虚拟环境中,使用虚拟仪器对RFID系统射频一致性的各个参数,如发射功率、邻近频道泄露比和占用带宽,进行仿真分析要求,并对仿真图形、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符合星级酒店对该系统的使用要求。该仿真测试方式,能够快速满足酒店业对物联网设备RFID的使用需求,为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盈利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6):17-21.

[2]张智文.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2(5):(27).

[4]封松林.物联网发展初探[J].后IP时代与物联网,2010(1):50-54.

[5]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2):50-53

[6]任宗伟.物联网基础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7]张公忠.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清华大学学报,2011(12):14-17.

[8]游占清,刘克胜.无线射频识别(RFID)与条码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黄玉兰.物联网标准体系构件与技术实现策略的探究[J].电信科学,2012,28(5):130.

[10]周晓光,王晓华,王伟.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计仿真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仿真分析虚拟仪器
PCB 刻制机功能开发及在虚拟仪器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及其在电工电子实验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控柴油机实验台的设计
DYNA在安全带固定点强度仿真分析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
半挂汽车列车直角转弯仿真分析
基于虚拟仪器的DMFC实时监控系统
虚拟仪器在三相不平衡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