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汇诗文情境创写童年趣事

2018-09-27张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写作教学小学

张艳

[摘 要]加强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将古诗文与小学写作相结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围绕童年难忘的事,写一篇习作,尝试在其中进行以写作为前提的古诗文的教学。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83-02

一、教学现场

课前,教师让学生提前找找家里的旧物(自己童年时的小物件、小收藏,或和自己相关的东西),带到课堂;教师事先让学生提前想想这些旧物勾起了哪些童年回忆?如果记不得了,可以问问大人,看自己小时候有哪些和一个物件有关的趣事。

本次习作,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围绕童年难忘的事写一篇习作,尝试在其中进行以写作为前提的古诗文教学。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结合古诗词,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等多篇作品,提升作文的文学性和创造性。

以下为课堂现场——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相信每位同学小时候都有难忘的事情。大家今天带来了小玩具、小物件,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这些东西里都有哪些记忆。

(生自由回答)

师:很好,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有些同学记得很清楚,有些同学已经忘记了,是家长们把这些有趣的事情告诉你们的。今天我们就围绕着一个童年物体包含的回忆,来写一篇小短文。(板书:记忆中的童年)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大作家笔下的童年吧!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师对文言文进行翻译、通读大意,带领学生们齐声朗读一遍)

师:这篇小文言写了沈复小时候什么有趣的事情?

生:能盯着太阳看!

师:对,很厉害,不过大家不要模仿,哈哈。还有其他有趣的事情吗?

生:沈复把蚊子蒙在蚊帐里当成仙鹤,然后在帐子里喷烟,好像“青云白鹤”的样子。

师:总结得很好。沈复小时候做过这么有趣的事情,大家今天带来的小物件,是跟什么样的童年趣事相关呢?是不是比沈复更有趣?

(生自由回答)

师: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啊!相信通过这篇小文言的讲解,大家明白了怎样的事情是有趣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多启发。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通过一个物件来写童年的趣事,应该怎么写呢?

生:直接把我的想法写下来。

师: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我们家那天收拾东西,妈妈堆了一箱杂物要扔掉。我放学回来看到那一箱东西,正好看到了这个小兔子(拿起来向全班展示)。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这个小兔子,妈妈说我要抱着它才能睡着,出去旅游的时候也要带着。有一次出去玩,丢在了旅馆里,我哭得很厉害,所以爸爸妈妈带着我又回去找,还差点没赶上火车。

师:哇,这位同学说得真好!那我们的文章是不是可以这样展开呢?先写发现一件遗忘已久的玩具,然后想起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有些是自己记得的,有些是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挑出其中一件特别有趣的、好玩的写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啦!

生:老师,那这篇作文的开头应该怎样写?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我们在写作文中呀,经常使用一些成语、俗语,比如写高兴就是“一蹦三尺高”,写着急就是“热锅上的蚂蚁”,写用力就是“使上了吃奶的劲儿”、“九牛二虎之力”,写回忆就是“时光荏苒”……(生笑)成语、俗语是好的,但是用得太多、太重复,也会让人觉得文章没有新意。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生:写其他的东西呀!

生:我也知道,但是我不知道写什么。

师:其实呀,大家脑海中都有一个你们不知道的宝库,从你们很小的时候开始,这个宝库就慢慢贮藏起很多写作的寶贝。这个宝库,就是我们从小背诵的、课本上学过的古诗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诗词这个宝库应该怎样使用吧!

板块二 融汇诗词 创意写作

师:让我们来学一学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看看怎么用这首诗来写作文。

(生朗读诗句)

师:杨万里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呢?

生:写的是儿童追蝴蝶没追到。我小时候也很喜欢捉蝴蝶,但是很多我都记不清了。

师:对呀!小时候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忘记了、找不到了。如果我们是诗里面的“儿童”,那我们记不清楚的童年往事像什么呢?

生:黄蝶!

师:对,大家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化用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示范段落——

宋代的杨万里在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纷飞的黄蝶带给儿童多少欢乐,我是无从知道的,不过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的(某物),已经好久寻不得了,而儿时的记忆,也仿佛自时空遁去,飞入漫漫花丛里,渺无痕迹了。没想到,今天(做某事)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啊,谁说是飞入菜花无处寻呢?我童年的‘黄蝶,不正飞回来了吗?

生:写得真好!

师:大家能否仿照示范,写一个开头段落呢?请看我们的结构是“引用诗句——黄蝶如同小时候的记忆——找回了珍贵的记忆”(板书)。只要结构类似即可,具体的语句大家可以自己造句。

(生仿写。教师巡视,选取较好的一两例进行评点。)

……

师:我看到绝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写完了开头和中间。这么精彩的一篇文章,我们以诗开头,再以诗结尾,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们再来学习一句苏东坡的诗句(展示图片)。“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生跟读)

师: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有一位比他小四岁的弟弟,叫苏辙。苏辙十九岁的时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但是未到任即中进士,需要去京城参加更高水平的考试。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一起住在县城中的僧舍里,于是在房间墙壁上题诗。大家觉得这个时候兄弟俩写的诗,会是怎样的感情呀?

生:开心!

师:对!那时候苏辙十九岁,苏轼二十三岁,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写出来的诗歌也是洋溢着欢快、愉悦的感情。几十年过去,兄弟俩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苏轼要去陕西凤翔做一个不大的官,又要经过渑池,弟弟苏辙感叹这个巧合,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送给苏轼,苏轼写了我们读到的这首诗来回应。同学们觉得,这个时候写诗的感情会和春风得意的二十三岁的时候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会是怎样的感情呢?

生:难过、失落……很复杂的感情。

师:对,的确很复杂,这种感受我们说不出来,大诗人也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所以他写了这么一首诗。我们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大雁飞走了,它不记得自己的脚印;正像我们,童年的记忆虽然忘记了,但是所有的记忆塑成了现在的我们。(展示示范段落)我们结尾就可以这样来写:

大文豪苏东坡有首诗说:“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苏东坡心目中,我们都是远飞的孤鸿,尽管人的一生中,能在某些节点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就像在雪地上的留下爪印一样,但我们究竟飞到哪里,却是无从知晓的。我想,苏东坡可能说错了,尽管人生难有定向,但雪泥上的爪印,正是我们前行的标记,正如那些童年可爱的记忆,虽然总有一天会忘记,但那所有的记忆,不正塑成了现在的我们吗?

师:这里把飞鸿比喻成什么?

生:我们每一个人。

师:你愿意这样写比喻吗?还能想出其他的比喻吗?

师:我们经历的事情呀,就像大诗人笔下“雪泥上的脚印”(板书),虽然我们忘记了,但是这些事情带给我们的感悟、收获、成长,却一直跟随着我们,对吗?你能参照苏轼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尾吗?

(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仿写,之后再交流。)

二、教学反思

我国拥有丰富而宝贵的古诗词资源,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通常将古诗教学和写作二者割裂开来,古诗词多从字词、翻译的角度讲解,写作课多从体会、感受的方式拓展教学。本节课,笔者将二者相融合,进行了创新教学,也算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這节写作课,教师布置了让学生们携带小物件、玩具的任务。因为这些物件,融入了个人的记忆,大家对它们饱含深情,因此参与度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带来了照片,讲述了一个个完整的照片后面的故事。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作用,为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进入主体授课部分,学习沈复《浮生六记》的片段,这个片段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的部分有所涉及,对于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在讲解的时候,囫囵吞枣,重点在于文意而非字词。

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则是后面的两首古诗词。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诗意清新自然,之前在课堂上也做过拓展阅读,这次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们用在开头,效果较为显著:有效地避免了写童年回忆的套话开头,如“时光荏苒”、“时间过得真快”之类,让大家的开头有诗意又有新意。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难度相对较高,且之前未涉及拓展阅读,所以教学时间相对上一首略长;实际效果却是出乎意料,比预计更多的学生都将这首古诗词中的意境化用到了作文的结尾中,令人惊喜。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古诗文和作文教学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融入古诗文意境和哲理的作文课,可谓一举两得、一石双鸟。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古诗文写作教学小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