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走过文本到走进文本

2018-09-27刘艳春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拉萨天空题目

刘艳春

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从内容上看,大多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从形式上看,教师设计导学案,前一天发给学生,第二天上课便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学没有进一步的生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碰撞,对话、赏析、评价都停留在浅层次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而不是走过文本呢?

1.引导自主阅读,提出学习困难

学生先自行学习课文,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自主阅读分为四步:首先,读助读系统,明确阅读目标。其次,分析题目,把握阅读方向。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文章题目包含哪些信息?文章题目的作用是什么?由文章题目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第三,圈画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最后,提出问题,暴露学习困难。教师将这几点内容设计成导学案,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不但熟读了课文,而且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也有了初步的领悟。

2.依据学生需求,确定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的困难点,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应该对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在这些内容上“着力”。

以《拉萨的天空》为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归纳、分类、筛选问题。浅显的问题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做出解释,剩下的比较切合学习目标的问题就作为探讨的重点。经过分析,教师发现学生不懂的既不是怎样赏析本文中的修辞句,也不是人物的描写,而是文章的主题。据此,教师把上面的问题提炼成一个主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拉萨的天空”,可是作者大部分笔墨并没有集中在“天空”上,那为什么以“拉萨的天空”为题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又设计了一个表格,包括寫作对象、特点、浅层联系、深层联系、共同点,这样学生就走向了深度阅读。

3.教师层层导学,触发深度思考

教师的引导只有聚焦力量,才能把学生的发言引向深入。请看《济南的冬天》一段教学实录——师:“在文中找一找描写山水的句子,说一说是怎样表现济南温晴的?”生:“我找的是‘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师:“为什么非要说是一道边呢?”生:“因为第二段说的是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雪是白色的,因为是蓝天,所以就是一道边。”师:“这和温晴有关系吗?”生:“说明天特别蓝。”师:“天特别蓝,说明什么?”生:“说明没有云彩,所以,天空就能映出一道边来。”师:“大多数的白云是白的,白雪也是白的,那就变成蓝白相间了,也就不再是一道边了。这个喻体指向的是晴。没有云,所以才是边。”

这位教师抓住学生所选句子中的一个字,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启迪思维。在这样细微的语言点上用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把理解引向了深入。

猜你喜欢

拉萨天空题目
拉萨舰,入列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天空之镜
关于题目的要求
拉萨姑娘美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和one
追根求源
天空之舞
天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