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单元导语压实语用教学

2018-09-27曾陆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

曾陆标

[摘 要]单元导语不仅高度概括了整个单元的内容与主题,而且还对单元语用教学进行了明确提示。借助单元导语,不仅可以压实语用教学,而且还能推促课堂的精彩生成。教学的具体策略:借助单元导语,分层统整语用;借助单元导语,瞄准语用重点;借助单元导语,拉长语用教学。

[关键词]语用教学;单元导语;分层统整;瞄准重点;拉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64-01

单元导语是整个单元的“方向标”,一般情况下是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描述整个单元的内容与主题,语用要求往往是其重点。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语入手,将语用教学做精、做实。

一、借助单元导语,分层统整语用

相对而言,单元导语的语言较为概括,有的所涉及的语用点比较模糊;有的叙述虽然很清晰,但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应将叙述模糊、笼统的语用要求进行分层细化。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为《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四篇课文。单元导语中针对语用的要求为:“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其中的语用要求主要集中在“环境”“人物心理活动”这两个关键词上。

如《穷人》这一课,其中的“环境”与“人物神态及动作”都可以归纳为“心理描写”这一方面。因而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心理描写”这一点进行细化分层,以便有效统整单元语用教学。

具體来说,第一层次,属于直接心理描写,比如:“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是通过直接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桑娜复杂的内心活动;第二层次,从人物神态、动作中间接描写心理活动,比如用“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来表达渔夫的内心正在思索;第三层次,通过环境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比如:“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这是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来衬托桑娜内心的一种担忧。

二、借助单元导语,瞄准语用重点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其中,单元导语就是编者针对单元教学中涉及的重点给予我们的提示。因而在具体教学中,只有将单元导语中隐藏的语用信息与单元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导语价值。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而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了语用重点:“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会语用。”结合具体课文进行研读,以描写为例,其中所涉及的语用训练重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主要是动作描写,《临死前的严监生》中主要是细节描写,《“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主要是外貌描写与语言描写,《金钱的魔力》主要是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而《刷子李》中涉及的是侧面描写。

对于这一单元来说,几篇课文是从不同角度来呈现运用不同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技巧。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感知描写方法的异同,或者借助群文阅读的方式探究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再结合随文练笔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

三、借助单元导语,拉长语用教学

对于教材来说,只要认真研读,就会发现,无论是单元导语,还是课后习题,或者是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还有交流平台、口语交际,等等,同一单元都是围绕同一训练点来推进的。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含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单元导语中所涉及的语用知识:“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对此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钓鱼的启示》的课后题,《落花生》的课后题,还有《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文前导语,以及《珍珠鸟》的略读导语,都是围绕“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一内容进行安排的。

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元导语中所涉及的语用信息,将课后习题、导语、交流平台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将语用训练延长的同时,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资料查阅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主题相同的类似文本,引领学生按照单元导语的要求开展群文阅读,并进行随文练笔,以巩固课堂所学。

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语,尽可能充分整合所涉及的语用要求,将其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中,有效压实语用训练,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基。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
叩问意义:核心素养下语用教学新视野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应用方法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