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2018-09-27任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品德榜样行为习惯

任莉

依据心理学中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信奉,学校在德育实践中,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第一阶段:“导行”与“践行”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依从阶段以消除学生的行为障碍为核心,采取的教育策略是“导行”与“践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常规教育入手。如熟记“两规”,即《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再如编写“两规”,即学校组织学生把“两规”作为原创童谣进行编写,既有趣又便于记忆。二是从教育评价入手。《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学校充分发挥手册的育人功能,在班级中以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养成教育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三是从仪式教育入手。小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基于他们的心理品质,科学地设计各种仪式教育,使学生在其中践行良好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2.第二阶段:“晓理”与“明义”

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第二个阶段是认同阶段,这个阶段以消除意义障碍为核心,所以此阶段采取的教育策略是“晓理”与“明义”。这个阶段的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主题活动入手。学校将每月重大纪念日、节日、节气等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突破口精心设计,纳入试听课程和主题班会课程,以班对班手拉手帮扶的形式传递习惯、示范榜样,彼此带动、约束、规范,形成良好的风尚。二是从协同育人入手。学校是北京市家长教师协会实验学校、北京市家长网络学校实验学校。經过几年的改革,学校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网络,主要采用家长学校和亲子共育的方式。三是从课程建设入手。学校构建了五大个性化课程领域,即在阅读中与世界对话、在语言中与世界对话、在运动中与世界对话、在科学中与世界对话、在艺术中与世界对话。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的心灵得到滋润,学生行为得以规范。四是从树立榜样入手。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学校开展榜样评选活动、讲述榜样故事活动和多形式宣传榜样活动。

3.第三阶段:“激情”与“感悟”

小学生品德养成的第三个阶段是信奉阶段,这个阶段以消除情感障碍为核心,主要采取“激情”与“感悟”的方式。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氛围营造入手。学校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元素,落实学校教育风尚——把儿童当作儿童。如学校开放式办学,每个角落都有阅读书架、阅读空间等。二是从网络宣传入手。学校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功能,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如通过微信、网站、校刊、媒体等推送榜样的事迹、活动等。

猜你喜欢

品德榜样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