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归因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018-09-27关伟郭莉莉董雪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归因运气学习动机

关伟 郭莉莉 董雪洁

成就动机归因理论能够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而成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学业成就的正确、适当的归因,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归因形态,提高学习积极性。

归因理论是有关个人如何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的理论,人们以此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后的行动。

我们选择维纳的归因理论作为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依据,试图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学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并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水平。

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业归因方式测试。选取Lefcourt等编制的学业成就归因测试(MMCS分量表)作为调查研究工具,并根据学校师生情况进行题目表达上的修改。

本课题只选取了MMCS中涉及学业成就的部分。在该量表关于学业成就归因的项目中,共有4组测题,每组6题,测量四种归因倾向,分别是: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为内归因,运气和情境为外归因;能力和情境为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为不稳定因素。每组项目中,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归因各占一半,前3代表高绩效水平归因,后3代表低绩效水平归因。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该维度的归因倾向越高。

一般考试后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试卷分析和学习状态点评,教师们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归因的数据更能反映出学生自己的想法。调查中我们发现,认为努力是学业成功重要因素的学生仅有49%,许多学生认为能力、运气和题目难度也影响考试成功,其中认为成功或失败与能力相关的有33.9%和14.3%,仅次于努力归因。能力是一个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是一个比较消极的归因。如果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将自己的学业成功与否归因于能力,则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若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持能力归因观,则不愿意付出努力。可见,积极的归因训练十分必要。

是否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努力与学生能否坚持不懈地学习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采用积极归因训练,即运用强化训练使被试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从而激发学生坚持学习行为,增强成就动机。归因训练坚持尊重性原则、激励原则、尊重不同个体原则。主要分为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

集体干预主要通过讲座、讨论等方法定期进行。活动内容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能力和努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展开。该方法以团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归因训练。在本研究中,主要采取专题心理课形式,由心理教师进行有关成败归因训练方法的理论讲授。

课上,首先进行“抓与逃脱”的活动,教师开始讲一段文字,当文字中出现一个“考试”的词语时,学生进行“我抓你逃”,右手迅速抓住相邻队员的食指,同时左手食指迅速逃开,活动设置是模拟考试情境,活动后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

之后,让学生分小组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个人归因方式不同,有的人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称之为内部归因;有的人习惯从外在环境找原因,称为外部归因,同时分析不同的归因会导致的不同行为后果。

最后,教师分享班级案例,引导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成绩,客观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尽量从自身寻找能够改变的因素。

个别干预主要采取咨询、纠正消极归因、指导学习策略、定向训练等方法。班主任与学生个别面谈,一方面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了解他们学习成绩好或相对不好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提出具体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出积极归因。

例如,期中考试后对初一某班43名学生进行归因测试,其中,23名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归因都为努力。我们选择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的1号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个人谈话。初一刚开学时,1号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比较有信心,但是期中考试对他造成了打击,因为他读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到初中之后,在班里排名中等靠后,班主任结合他的归因结果——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失败归因为运气,而运气又是外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询问他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学习有点无力,不知道如何改善。他听过之后点了点头。接下来,班主任先对他进行方法归因的引导,问他有没有目标高中,他说某中学。接着问他是否知道如果想要进入这所高中,现在至少要考到年级多少名。之后,班主任与他一同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时间利用方法,并告诉他每节课都要问一问自己有什么收获,只有这样才能考入理想的高中。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开始每日检查学生的作业,以期通过作业巩固当日学习内容,这其中就包括1号学生。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所提升。当1号学生成绩有稳步提升时,班主任会对他近一段时间的课余时间利用、请教老师问题等行为进行表扬,引导他将好成绩与自己踏实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相联系;当他成绩不好时,帮他分析哪里的知识点有漏洞,找到方法,弥补差距。

1号学生成绩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自己有较为明晰的定位,有努力的目标以及借鉴身边榜样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的督促与配合,家长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歸因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之一,这一原因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可能是家庭氛围、同伴影响等,这些与归因一样,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继而进行干预的。而不论以什么方式、从哪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都是决定学生是否配合的重要因素。所以,以归因这一心理状态为起点,更多地关注学生,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中有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归因运气学习动机
“喜欢”需要运气,但“被爱”不用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运气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岂止是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