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感染力

2018-09-27林臻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石景山区德育工作价值观

林臻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2013年以来,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颁发了系列文件。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这是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

同时,我们意识到,当前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散点化、碎片化的问题,德育活动还存在着形式化、说教化的现象,德育队伍建设需要整体推进,家庭教育水平和家长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社会教育资源还未得到充分挖掘,德育的系统性和体系化不足,影响了教育实效。因此,石景山区将德育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选定为“构建德育体系,塑造德育品牌”,以此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系统化推进德育工作

石景山区中学德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推进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环境和保障的一体化建设。

围绕“记住要求”,石景山区通过宣传氛围的营造,增进学生的价值认知;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增进学生的理解领悟;通过学校文化的渗透,增进学生的情感认同。

围绕“心有榜样”,石景山区发挥英雄人物的引领作用,深化学生的直观认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践行指导;发挥同伴榜样的励志作用,引导学生的行动转化。

围绕“从小做起”,石景山区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求;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落实具体行动。

围绕“接受帮助”,石景山区打造团队组织,使共青团、少先队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打造德育队伍,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带动家长力量,使家长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开发社会资源,使社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结合以往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当前新时代德育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要求,以4大方面12项工作设计,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以课程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夯实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依托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组织各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校发展定位,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自主开发德育课程。如京源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黄庄职高的“职业素养”课程,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渗透爱国、敬业的价值观念;北京九中的“模拟联合国”课程,引导学生在讨论国际事务中领悟富强、民主的价值观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的“文明礼仪”课程、金顶街二小的“好习惯”课程,引导学生巩固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石景山区外语实验小学的“我爱博物馆”课程、石景山区师范附小的“茶香浸校园”课程,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浸润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古城中学的“法制教育”课程、石景山区实验中学的“班级文化”班本课程,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管理、自我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树立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在区级层面,区教委牵头开发了“行为习惯”课程,推进行为养成教育;开发了“学家史、树家训、传家风”课程和“生活实践”家庭劳动课程,引领家庭教育科学开展;研发“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参考模版,引导学校分层分领域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并将其梳理积淀为社会实践课程。

3.以体系的思想,建设“区—校—班—生”四级德育队伍

在区级层面,我们建设了区域德育工作研究核心组,牵头全区八大德育协作组研讨工作,推进全区价值观教育的开展。在校级层面,我们依托德育干部例会,于2015年创办德育干部大讲堂,通过理论学习、政策解读、经验交流、展示观摩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各中小学校得以落实。在班级层面,我们依托首席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层级培训班、班会设计与实践展示活动,指导班主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班会,让其入脑入心、见言见行。在生本层面,我们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导师制,引导各学校为有需要的学生设立导师,提供思想、心理、行为、学业、生涯等方面的针对性辅导和教育。构建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执行机制,各层级形成了层次分明、各有侧重、推进有力的德育队伍体系,使全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引导。

4.以协同的思想,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推进机制

全区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向家庭辐射,凝聚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于2013年成立了区级家长、教师、社区教育联合会,设计了提案议事、矛盾调解、家长培训、资源开发、学校开放、巡回监督、交流指导、评估评议八项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规范化推进学校家长教师协会建设,全区保证每学期开展2次区级家长讲堂,平均每月走进2所学校开展家长沙龙,各学校依托家长教师协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推进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引领家庭教育科学开展。在协同社会教育方面,我们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教育资源单位调研,帮助首钢、冰川馆等单位开发社会实践课程。依托未成年人保护、预防违法犯罪等工作机制,以“一校双配”标准为每所学校配备两名来自不同单位的法制副校长,推进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5.以特色的思想,着力打造“模联”“少年说”等精品活动

2009年,石景山区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协会宣告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至今已开展了9届。大会委员会的设置由最初的1个委员会增加到4个委员会,使用语言也由中文单语发展为中英双语,参与的学生代表数逐步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会议质量逐步提高。“模联”活动已经成为石景山区中学生综合素质展示的窗口,成为学生收获知识、锻炼能力、拓宽视野的舞台,成为推进石景山区各高中学校开展校际交流及合作的良好平台。

从2015年起,石景山区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表现能力的整体培养,创办了“少年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开展讲故事、朗诵、演讲、辩论四种形式的竞赛与展示。第一届围绕抗战主题,推出“名垂青史的英雄”故事比赛、“不可磨灭的印记”知识竞赛、“照耀未来的史鉴”辩论赛;第二届围绕长征主题,开展“长征·记忆”故事会、“长征·情怀”朗诵会、“长征·理想”演讲会、“长征·未来”辩论会;第三届围绕行为养成与时代担当,开展“见贤思齐”故事会、“颂典承德”朗诵会、“立己达人”演讲会、“明辨笃行”辩论会。主题选定之后,活动的设计既围绕当年德育主题,又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既注重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侧重,又注重学段间、形式间的一脉相承和递进衔接,使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石景山全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德育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德育队伍建设、三方教育聯合会等工作机制得以完善,“少年说”“模拟联合国”等区域德育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区教委“构建德育体系,塑造德育品牌,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感染力”获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京源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成长”获评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并代表全市中小学在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高井中学承办北京市中小学“百部优秀少儿影片进校园”工作推进现场会;景山学校远洋分校承办北京市中小学“重家教·树家风·传美德·共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苹果园中学承办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研讨会。现在,石景山区学校干部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及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文化、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得到了丰富和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理念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得到了巩固,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专家点评

耿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石景山区教委在规划、组织、推行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做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建立起全区的德育工作协作机制。其次,在班主任工作、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家校合作等方面全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在增进价值认识、理解领悟、情感认同方面精心设计、细致实施。第三,强调知行合一,通过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对学生的明确要求,同时又通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将各种明确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第四,鼓励学校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德育活动特色品牌,以品牌活动带动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方面,区教委整合各方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学校向社会延伸,凝聚协同一致的教育合力,在社会教育资源调研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了家长、教师、社区教育联合会,确立了8项工作机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石景山区德育工作价值观
石景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劳模事迹宣讲活动
我的价值观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