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细节·语境

2018-09-27沈国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境细节

沈国英

[摘 要]文本细读是学生文本解读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文本语言、文本细节以及文本语境三个视角对文本进行细读,使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度、趣味,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言;细节;语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2-0033-01

文本细读,就是反复、仔细、琢磨地阅读,就是深入地、细腻地、真切地阐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细节和语境三个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真义、作者的意图。

一、撷取文本语言,校准文本细读宽度

文本的表达就是一种语言艺术。文本细读就是要引导学生玩味语言、琢磨语言、感悟语言。语言就是文本密码的载体。一个词、一个句子可能就是了解整个文本的密码,就是开启整个文本解读的钥匙。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就蕴藏在关键词句中、重要标点符号中。让学生沉潜语言,咀嚼、品味语言是文本细读的必由之路。

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船长》一文,笔者引导学生三次咀嚼语言、品析文本,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升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首先抓住一个“涌”字,并和“流”字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涌”字能够表达出水流速度之快、流量之大,将学生带入文本所创设的“险”的语境中;其次,抓住“不可开交”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轮船遇险后乱的场面;其三,抓住“井然有序”,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乱”到“有序”的根本原因在于船长的指挥若定。这样,带领学生走入现场,使他们体悟船长最为精彩的语言。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然后再回到语言,反复地回往。”撷取文本语言,细读文本语言,能够读出文本的关键点。在咀嚼、推敲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得到发展。

二、琢磨文本细节,延伸文本细读长度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认为,文本细读可以先从作品中的某些细节入手,再从细节中去探寻作品的主题 。在文本中,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往往是作者的用心之所在,用心琢磨,往往能够开掘出深意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琢磨文本细节,不断拓展学生的文本解读思维空间、想象空间。

如,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师先让学生围绕“瞎闹”“乱勾”“乱闹”等词语,到文本中找寻描写的细节,体会祖父对“我”的疼爱。学生从中找到了“哪里是在下种啊……”“哪里会溜得准……”等句子,并进行感悟,从而一步步逼近文本的核心。接着,引导学生围绕“浇水”“拔草”等具体活動,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体会到祖父对作者的爱。最后,还让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情感寄寓在园子里的蜻蜓、蚂蚱等小动物和倭瓜、黄瓜、玉米等景物的具体描写上的,从而开掘了文本言语的丰富内涵。这样的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但细而不碎。

从文本“怎么说”入手,可以倾听文本内在的声音,倾听文本跳动的脉搏,倾听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感同身受,逐渐领悟到文本表达的深层意蕴。

三、立足整体语境,开掘文本细读深度

文学家瑞恰兹认为,语境是语言产生的意义源泉,决定着文本的意蕴内涵和笔力走势。语境是打开文本的钥匙,把握语境的过程就是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对文本产生认知的过程。“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对发展学生知人论世的语文学习思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学生在粗读课文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九百多级扫上山,九百多级扫下山,而他却说不累,是否有虚伪的嫌疑?”这暴露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让学生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老人说的话,并讨论交流。通过细读第七自然段的侧面描写,学生感受到老人扫路的劳动量非常大,应该是很累的;通过第十、第十二自然段,学生找到老人身累心不累的缘由。立足整体语境,就能理解老人的这种“以苦为乐”“乐此不疲”的缘由。

立足文本的整体语境,能开掘出文本细读的深度,充分发挥语境潜在的力量与作用。只有将文本细读融入整体语境之中,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文本细读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只有深入文本,从文本中的语言、细节以及语境的视角对文本进行细读,才能让学生读出文本的深度、趣味,读出自己的感悟。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语境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细节取胜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