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福利国家改革的理念与实践

2018-09-26潘蓓蓓

商业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理念实践

潘蓓蓓

[摘 要] 通过以福利国家改革为背景,按照理念的不同将改革分为70年代新自由主义和90年代第三条道路两个阶段,分别论述了两个阶段的改革理念,并以英国为代表说明了两个阶段改革的实践内容。两个阶段的福利制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福利制度本身根深蒂固,改革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消极作用,且难以触碰到福利制度的根基。福利国家应当通过不断的重塑和改革来平衡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关键词] 福利国家;改革;理念;实践;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中图分类号] D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7-0113-03

一、引言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化的国家形态,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战后,西欧各国纷纷建立起了福利国家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平等分配以及广泛的社会福利,有助于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石油危机引发了1973-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又由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刚性,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福利国家危机,这些危机具体表现为失业危机、老龄危机、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制度危机和文化危机。它们使得福利国家的处境日益艰难,福利国家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与实践

面对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高失业、高通胀、低经济增长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已然束手无策。此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首,提出了以古典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7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政府是践行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

(一)新自由主义的理念

1.提倡自由,反对分配公平和结果均等。哈耶克提出市场在资源分配上是最为公平有效的,国家对于市场分配机制的人为干预会使得社会丧失前进的动力;社会公平应当是相对公平而不是财富分配上的公平,应当提倡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哈耶克将人看作是私人领域的市民,强调理性人,但忽视甚至否认了人在公民社会中的社会性,这使得公民与公民、国家和公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国家自身职能的调节作用受到限制。

2.强调市场化的福利,反对国家干预。市场社会对个人福利的最佳调节,应当由个人为自身负责,反对国家以再分配手段对个人财富进行重新分配。他们要求削减福利水平,降低财政支出,通过税收减免促进企业发展,加快私有化进程改革。

3.倡导福利提供应具有选择性。市场自由成为主流观点,政府仅仅起到守夜人的角色,其强制行为应当被市场的自由和效益所取代,制度化的社会福利只能带来资源的浪费。应当积极削减制度化的社会福利,适当提供国家补贴水平,通过提供选择式的社会救济弥补和替代社会福利。

4.强调供给,批判需求管理模式。新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危机的出现是由于国家对市场机制过多地管制导致市场失灵。他们认同“供给创造需求”,政府通过供给来增加储蓄,刺激投资,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二)新自由主义的实践——以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改革为例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撒切尔政府开始在福利领域进行重要改革。这次福利国家改革主要以市场化方法进行,强调个人承担责任,通过多主体进行保障。

1.养老金领域改革。将零售物价指数納入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减少国家给付责任,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制度和私人养老金制度。1988年,英国政府改革强制所有企业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为此向企业承诺了一定的优惠性政策。同时,国家鼓励多种多样的私人养老金计划的提供,英国国民可以自行选择和购买相应的私人养老保险。

2.医疗领域改革。撒切尔政府一方面成立了新的卫生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提供部分非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严格医生资质,通过预算进行医疗控费,加快国有医院私有化。政府还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并提供资金支持,

3.失业领域改革。撒切尔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鼓励国内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如给予招收工人的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启动就业培训计划、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就业培训法律等,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同时严格失业救济金的领取资格,降低失业津贴标准,加大对于领取失业津贴者的监察力度,对于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采取严格的制裁措施。

4.住房领域改革。一方面鼓励公共住房的购买,尤其提倡私人购买行为;另一方面减少政府投入,削减福利开支。政府逐步地减少公共住房的建造与供应,变公共住房建设由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

5.教育领域改革。一方面控制高等教育部门公共开支,另一方面改革助学金制度。撒切尔政府减少了教育方面的预算,削减给予大学及其研究机构的拨款;同时实行“学生贷款计划”,取消了对全日制大学生的收入支持、失业福利和社会福利等。

此次改革一方面减轻了英国的福利病,通过重新确定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但同时,市场经济的不足之处也逐渐表现出来,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也随之扩大。

三、第三条道路的理念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第三条道路”理论由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其核心是社会公正与资本主义的市场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变“消极”的福利为“积极”的福利。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或称布莱尔主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第三条道路的理念

1.倡导社会投资国家。由于传统福利制度支出日益膨胀,政府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税收的增长使得人们丧失了工作的意愿,“福利病”的影响日益严重。由此,“第三条道路”吸收了自由主义市场原则,提倡“社会投资国家”,改变消极被动式的福利给予,以事前预防的形式提供主动的可选择的福利。减轻政府责任,重建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除政府外其他主体也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2.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福利国家传统的“大包大揽”式的福利制度难免造成公民的依赖,自上而下的福利政策使公民视享受权利为理所当然,忽视了对义务的承担。由此,“第三条道路”提出要重建工作的道德伦理,在全社会倡导权利与责任相对应,权利共享,风险共担,调整国家与个人的权责关系,使二者形成一个相互协调、彼此负责的互动模式。

3.公平与效率兼顾。福利国家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仍然坚持了欧洲传统的价值观念,倡导“公平、自由、平等和社会团结”;另一方面,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竞争手段提高福利的供给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吉登斯认为,要分群体实现保障目标,如为无法工作的人群提供基本保障,为其他人提供多样性的生活目标。要保障全社会所有成员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及义务。在促进公平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提升效率,兼顾社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二)第三条道路的实践——以布莱尔政府的改革为例

撒切尔政府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使得社会生活失衡,拉大了贫富差距。使得个人、市场与国家之间的调控失去良好的作用。因此,重新审视历史,弥补撒切尔改革的不足,调整政府、个人与市场三者之间的调控关系就显得十分必要。1997年布莱尔工党上台后,决定在福利国家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中走一条“第三条道路”。

1.养老金领域改革。工党改革的实践中主要侧重调整养老金市场结构,目标是提升养老金制度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并逐步地与市场相结合,以提升其运行效率。一方面在稳定国家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职业养老金制度建设,同时加强民众的自我负责精神;另一方面,主张建立国家第二基本养老金制度,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需要,以促进他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提升。

2.医疗领域改革。布莱尔政府主要通过进行国民医疗保健改革,逐步将医疗保健由一种普遍权利转变为一种个人责任。他同样不赞同需求管理模式,强调医疗保健的需要应当以个人的表现为主,通过保健教育和保健促进从预防的角度提升民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地减轻政府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财政负担,减少财政支出。

3.失业领域改革。新工党政府强调转变理念,促进民众从福利到工作,促进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转向就业,督促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充分就业,以加强其个体救助和自我保障能力,同时通过市场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改革福利制度,以减轻失业带来的失业保障负担和高福利带来的福利病,促进充分就业、社会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4.最低工资制度改革。最低工资制度在保守党政府改革期间一度被取消,但这一制度在新的时期又得以恢复。1999年4月1日最低工资制度的首次出台便使得200万人受益,特别是130万名妇女和20万年轻人。此外,单亲父母、家庭工人和少数族群工人也是受益的群体对象。由于提高工资使得企业成本提高,这又将导致裁员的恶果,因此政府将在此层面以积极的手段和方式保障穷人的利益,减轻他们的贫困程度。

布莱尔政府的改革覆蓋到了现有福利制度的各个层面,改革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既有立法手段,又兼具行政手段;既保持政府托底和监管的作用,又积极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同时,不同于保守党改革的是,在理念上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和福利供求双方的关系的协调,针对具体的福利条款提出了调整方向,在控制福利支出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此次改革较为温和,偏向谨慎和保守,仅仅是对现行福利制度的局部调整和协调,高福利造成的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普遍福利造成的依赖心理仍然存在,社会公平情况仍没有明显改善。

四、结语

福利国家建立之初,其在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福利刚性使得财政不堪重负,社会运行效率低下。福利国家的改革既存在必然性,又存在必要性。但福利国家仍然具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因此福利国家不应当走向消亡,而应当通过不断的重塑和改革来平衡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J].教学与研究,2003(11):53-58.

[2]白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其趋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李翔海,杨静.西方新自由主义福利思想述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2(1):66-68.

[4]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

[5]战建华.福利国家改革与公民社会权利重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0(6):41-43.

[6]刘章才.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福利国家改革论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2):43-46.

[7]杨玲.“第三条道路”与福利国家改革[J].长白学刊,2004(5):22-25.

[8]芮玥.英国福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理念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