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探析

2018-09-26王建强何建华

商业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状

王建强 何建华

[摘 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但作为小康社会的短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亟需采取精准措施实现精准扶贫。在大数据信息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商应运而生,被列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通过以甘肃省合水县为例,探讨了农村电商扶贫的重大意义,结合现状进行了思考,甘肃目前的发展虽然落后,但大数据是全球性的、网络覆盖也必将是无死角的。甘肃完全可以借助于这种信息化革命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据此提出了完善政策帮扶体系、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强化电商人才培育、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注重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社交电商”等一系列有利于甘肃省开展电商扶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村电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7-0097-04

Abstract: China has entered a decisive period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ut as a short board of a well-off society, it is urgent for the vast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take accurate measures to achiev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age, rural e-business came into being and was included in one of the ten major project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the Heshu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rural e-commerce. Thoug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ansu is backward, but the large data is global, and the network coverage will certainly be no dead angle. Gansu can fully take the late-mover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o catch up. According to this, 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supporting policy, building a sound e-commerce environment,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e-business personnel, perfecting the building of a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upplementar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mmerce"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e-commerce in rural area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作为小康社会的短板,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亟需采取精准措施实现脱贫致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扶贫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2015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电商与实体店铺相结合,释放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的叠加效应。紧接着,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17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在新闻发布会上再一次强调,“互联网+”社会扶贫是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让电商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

那么何为电商精准扶贫?电商扶贫不仅仅局限于让贫困户开网店、网上卖东西、网上买东西。实际上电商扶贫参与的主体非常广泛,主要有政府、企业(网商、服务商、物流、金融、咨询、综合服务等)、平台、相關组织和机构(行业协会、高校、专家、行业带头人等)。扶贫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开网店,还包括线上线下各类培训,让贫困户中的一部分人员通过培训获得电商工作的能力,打造自己的电商企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或者通过电子商务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让地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助推贫困人口脱贫等。电商扶贫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农村贫困农户,也包括城镇贫困家庭。由此可以看出电商是载体和手段,精准是方式和要求,扶贫是场景和对象,电商精准扶贫是指各类帮扶主体以电子商务为载体和手段,通过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系列做法或努力的简要说法。[1]

一、甘肃农村电商扶贫的重大意义

脱贫攻坚最艰巨的任务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不解决甘肃边远贫困地区的扶贫问题就会拖全国奔小康的步伐。电商扶贫是互联网经济催生的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只要把基站延伸过去、把网络覆盖到农村贫困地区,甘肃边远贫困地区就有望通过电商扶贫而脱贫。通过电商扶贫,以电商促市场、以市场带基地、以基地带动贫困户,可以最终实现农村贫困户稳定脱贫,进而让农民致富。

(一)发展农村电商,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市场风险,有效解决市场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当前,甘肃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有时也是一种跟风行为。相当一部分农民在选择种什么的问题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盲目性很大,一般都是凭借以往的生产经验确定种植品种及种植数量,忽略市场导向,造成供需环节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不可避免。而通过发展农村电商,让互联网信息走进农村,走进农民,并据此对接市场需求,从而确定种植种类和数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

(二)发展农村电商,可以实现多维减贫

甘肃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不仅表现为收入贫困,还存在着消费、教育、信息通讯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贫困,称为多维贫困[2]。借助互联网,帮助贫困户摆脱信息弱势,占据农产品销售的主导权,从培训、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多维角度助力农民从事电商,不仅可以增加甘肃农户的收入,也可以逐渐提高农户多方面的素养,达到多维减贫的效果。

(三)发展农村电商,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商贸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甘肃农村经济发展依靠农业,而甘肃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产品市场。甘肃农村贫困地区市场信息匮乏,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销售难和价格低的问题是一种常态,这直接影响着甘肃贫困户的攻坚脱贫与农民的增收致富。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打通信息传播的地域限制,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打开更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销售的“圈子”扩大,可以让甘肃农民有效走出销售弱势群体的困境。

二、甘肃省电商扶贫的现状(以合水县为例)

(一)贫困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政府非常重视电商扶贫,不断加大投资,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以合水县为例,已建成面积2200平方米的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11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68个,已实现乡(镇)及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政府非常重视,热情很高,但贫困户参与电商脱贫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自主了解相关电子商务知识,对电子商务感到虚无缥缈。大多数农户对电子商务一知半解,甚至持抵触态度。相当一部分农户使用网络也仅限于通讯和娱乐。此外,部分贫困人员或者因为缺资金、或者因为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因为其它原因而逐步丧失脱贫意志和动力。仅靠政府主导,贫困户参与度不高,致使已建成的电商基础设施长期处于闲置或被动运营状态,电子商务服务站并没有发展成为农村“线下提货点”、“线上采购点”、“便民服务点”和“数据采集点”,电商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二)电商专业人才缺乏

从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现状来看,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跳出农门的本土人才大多愿意在大城市打拼,留在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以妇女、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思想较为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即使接受了电子商务培训,效果也不明显。目前合水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抓手,成立了电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但并不都是电商专业人才,真正既懂农业、农村又懂电子商务的人才更是缺乏,就管理者本身来说,对电商的了解也不够深入,电商应用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三)物流网络“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延伸到村组

总体来说,甘肃省的交通状况近几年发展很快。目前,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政府积极与邮政公司等物流快递企业加强协作,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的服务优势。同时,积极探索邮政、供销、第三方物流和本地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物流联合配送服务,联合开展商贸物流城乡共同配送试点,探索统一配送模式。但有些偏远乡村地区,交通方面的落后还在制约着电商物流配送。比如合水县部分贫困村在地形上处于沟梁塬峁交织地带,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物流体系依然不能完全覆盖。

(四)電商物流仓储中心不断完善

目前,甘肃省各地的电商物流仓储中心都在启动建设。以合水县为例,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甘肃云中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工业园区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合水县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仓储中心”。现已建成面积350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四层综合服务楼一幢,面积4700平方米的智慧仓库一处,新购置物流配送车辆五辆,开通物流配送线路四条。全省各地的电商物流仓储中心不断完善。

(五)农村产业发展落后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最终还是要靠当地的产业。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更多的电商企业入驻,搞活当地经济;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人才回流,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这是一个循环系统。但从现状来看,目前甘肃省大多数农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和电商精准扶贫。以合水县为例,县上虽然提出了“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但综合实际来看,农业合作社发挥作用不明显,农业经营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呈现小、散、低的特点,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贫困群众的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对电商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掌握不到位。这些局限性导致无法通过电商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三、甘肃农村开展电商扶贫的后发优势

在大数据经济的背景下,电商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电商扶贫必将成为今后地方政府扶贫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甘肃的形势也是如火如荼,为甘肃省电商扶贫奠定了物质基础与实践基础。甘肃目前的发展虽然落后,但大数据是全球性的、网络覆盖也必将是无死角的。甘肃完全可以借助于这种信息化革命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

从内部环境来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逐渐走进了甘肃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规模不断增加,其中农村人口成为新的“增长极”,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商用户的类型也从城市向农村拓展。2014年,阿里集团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县域经济与电子商务峰会”,这标志着我国县级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进入了全面生长期,也更加深化了电子商务应用在农村贫困地区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稳定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重要战略举措。

从外部环境来看,大部分贫困地区信息技术较为落后,人才相对匮乏,电商发展仍然处于空白或萌芽阶段。也有一部分地区,根据自己本地区的实情,逐渐探索出了独具当地特色的电商扶贫模式,如陇南模式、遂昌模式、成县模式等。这些都在不断刺激各类电商以及广大农村地区人员寻找商机的神经。同时,国家也已将电商扶贫纳入农村扶贫的重点工程之中,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电商扶贫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甘肃省农村电商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帮扶体系

甘肃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支持。各级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在具体做法上应通过完善各类政策体系帮助贫困户通过电商脱贫。政府应积极整合各项精准扶贫资源,从免费培训、信用贷款、补贴利息、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帮助农村贫困群体从事电子商务。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返乡务工人员、农村待业青年创办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网络销售。对于业绩突出者给予奖励,帮助电商创业者顺利渡过创业初期。

(二)提高对电商扶贫的思想认识

电商扶贫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甘肃多个地区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电商发展模式,如“成县模式”、“遂昌模式”、“陇南模式”等,但依然有很多地方、很多人对电商扶贫的认识不到位。以合水县为例,电商扶贫参与主体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考虑到电商在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中的“弯道超车”效应。[3]就广大农户来说,电商扶贫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贫困主体对电商扶贫的了解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充满好奇同时也心存芥蒂,風险意识偏低,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电商扶贫带来的重大商机和广阔市场。同时,农户相对来说思想比较保守,觉得电子商务虚无缥缈,参与电商扶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还不高。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让更多的单位、更多的群众、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电商扶贫、脱贫的队伍中来。

(三)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人都是利益的驱动体,在甘肃电商发展推广之初,我们首先要告诉群众什么是农村电商、为什么要去做农村电商,让群众明白利害关系,从而调动其参与电商脱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站、手机短信、简报等方式,向包村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及村干部广泛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电商”、微店运营等知识,并积极向村委会推广“互联网+农业合作社”运营模式,组织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培训、现场演示等方式,教会农民开展微店运营。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变“他助”扶贫为“自助”扶贫,掌握脱贫之技。

(四)强化电商人才培育

面对信息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羊群效应,培育一批示范性的农村电商企业和微店,进而带动其他企业转向电商领域。在具体做法上,政府应优先选拔一批优秀的农村青年,组织开展各类电商普及型、提高性培训。尤其应注意培训人员操作能力的提高,系统掌握电商运营模式,形成本土化的农村电商能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触网”,调动各类人员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优惠的条件、优厚的报酬引进一批外来人才,打造一批专业化、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同时鼓励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人才回流。

(五)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配送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保障,是“互联网+精准扶贫”能够发力的关键环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包括交通条件的改善、网络环境的优化。甘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安全、便捷;二是要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保障,要大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进村入户;三是在农村物流体系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的双重作用,建设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不仅要在交通、网络上跟得上,物流仓储设备也要配套衔接,应将物流产业迅速推向农村贫困地区。

(六)注重错位发展

农村电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既要整体推进,实行全省、全市的总体部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又要注重打造特色,结合本地实际和区位优势、区域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实现错位发展。[4]从大多数淘宝村诞生和发展的经验来看,都离不开当地或周边特色产业的支撑。因此,甘肃省在电商发展过程中,要重点围绕旅游、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等优质资源做文章,将其作为主推产品,进行精深研发包装,强化注册认证,实现种类丰富、亮点突出的农村电商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电子商务试点地区,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应首先考察建立一个电子商务重点示范区域,优先输入先进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服务和资金支持,并结合当地特色产品,逐步带领周边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助力电商精准扶贫。

(七)要大力发展“社交电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热衷分享,人际传播再次成为商品获得信任的主要渠道。社交电商从本身属性来看,是“熟人经济+信任经济”,其本身的优势在于口碑传播快、用户信赖度高、复购率高。甘肃省各地要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季节性强、纯天然、品质优良,分别用预售、爆款等方式提前在qq群、微信群、快手等平台进行宣传,将农产品销售出去,以达到电商扶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鹏.株洲市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动力机制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7(18).

[2]周峰.“互联网+精准扶贫”导向的农村电商扶贫刍议[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3).

[3]唐柯.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C].2016全国电商扶贫论坛汇编,2016:12-13.

[4]陈文浩.“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析[J].经济贸易导刊,2016(9).

[责任编辑:史朴]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