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视阈下侗族地区特色产业研究

2018-09-26李佑成贺韶伶杨子潞

商业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侗族

李佑成 贺韶伶 杨子潞

[摘 要] 新晃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新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新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接省、市战略规划,顺应高铁经济时代要求,立足新晃特色资源及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对发展环境及基础条件的深入解析,阐述高铁视阈下新晃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方向及工作重点,旨在将新晃特色产业打造成为高铁特色经济发展的全国典范,富民兴县方略的核心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民族经济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 新晃;侗族;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7-0048-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of Xinhuang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combining the strategy planning of province and city,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economy era,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and industry foundation, the stud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basic conditions in depth, elabo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direction and key work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the view of high-speed railway, so as to create Xinhuang as the national model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characteristic economy, the core support of strategy of enriching the people and improving the county, the important cornerstone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and the core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 Xinhuang, Dong nationality, national economy

高鐵一通天下知,东沪西昆一日还。沪昆高铁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发展高铁特色经济、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传承侗族文化与文明,选择契合本县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高铁——区域——产业的“共振效应”,在绿水青山中培育“金山银山”,在后发山区中创造和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实现从“边缘”到“腹地”、从“基础”到“前沿”,实现攻坚脱贫与后发赶超,是新晃可持续发展的不二战略抉择。

一、新晃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打造优势产业为重点,狠抓特色资源转化,工业经济保持了高投入、高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步入了结构趋优、发展加快、效益提高的新阶段。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签订了《关于建立武陵山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加强跨省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被纳入湘黔两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示范园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新晃工业集中区面积10.55平方公里。计划2018年建设成为产值过100亿元的国家级工业园,已被中央党校列为研究课题。矿产加工、金属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重晶石、烙铁、天然冰片和肉牛加工为主的地方特色工业体系。重晶石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铁合金生产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8.68万吨;充分利用右旋龙脑樟国内独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右旋龙脑樟为主的中药材开发,右旋龙脑樟产业已基本形成“市场+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并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龙脑公司天然冰片提取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目前,已具备年产100吨天然冰片、8000吨天然冰片洗液等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年加工能力200吨,带动周边6000多名农户就近就业。肉牛精深加工企业22家,年加工能力达1.1万吨,其中有7家企业为省市龙头企业。集中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达37家,2013年,集中区实现产值24.08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56.82%。

(二)特色农业品牌逐步形成

大力推进肉牛、烤烟、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开发,先后被列入全国秸杆氨化养牛示范县、湖南省烟叶生产基地县和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示范县。以新晃黄牛肉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积极推进“品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肉牛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全县养牛18万头,出栏5.44万头,实现产值3.7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7%,占农业总产值的31%;户均养牛3头,有4.54万贫困群众实现养牛致富。加快推进湖南烤烟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万亩规范化烟田建设项目。依托龙脑公司,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右旋龙脑樟原料林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右旋龙脑樟种植面积达2.3万亩,助农增收3000万元。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全年注册商标44件,“富桥”牌牛肉列入湖南省名牌产品,“嘉信”、“田牛”、“夜郎侗家”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新晃黄牛”地理证明商标和23个“夜郎”系列商标通过国家商标局公示,品牌优势逐步显现。

(三)特色旅游开发稳步推进

坚持把特色旅游开发作为民族经济战略性产业来抓,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夜郎文化和侗民俗风情旅游开发项目列入省“十二五”重大项目计划。旅游景点景区开发进展顺利,国内温泉经营品牌企业——天沐集团托管的新晃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即将建成营业。在休闲农业开发方面,以凉伞八江口温泉开发为龙头,实施了6个乡镇20个村100个区(点)旅游创建工程,其中有6个村(点)被定为省市特色旅游名村以及四星、三星乡村旅游区(点)创建单位。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3.4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5.4平方公里。启动实施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新晃镇、扶罗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与此同时,大力实施8450亩粮油订单农业,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村经济在特色产业的带动下,日益繁荣壮大。

二、新晃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二是同质化明显;三是产业链短;四是龙头企业缺乏;五是现代化程度偏低;六是品牌不响;七是高铁优势缺乏。

三、新晃特色产业发展理念

一是养老新晃理念,依托自然山水建设健康养老产业与机构;二是蜂疗新晃理念,依托野生蜂蜜发展蜂疗产业与机构;三是舌尖新晃理念,依托原味特色小吃发展餐饮产业;四是温泉新晃理念,依托八江口温泉打造温泉小镇;五是牛乡新晃理念,依托黄牛肉打造立体新晃黄牛谷;六是绿色新晃理念,依托森林覆盖构建绿色侗乡;七是侗锦新晃理念,依托侗锦构筑侗锦产业链条;八是夜郎新晃理念,依托夜郎古国打造夜郎文化品牌;九是高铁新晃理念,依托高铁融入高铁经济带。

四、新晃特色产业发展方向

新晃特色产业发展在坚持夜郎特色、链式创新、绿色健康、开放共赢、共享普惠等五大基本原则基础上,主要发展方向是:品牌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占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战略资源型产业。

(一)医养健康产业

1.养殖业

依托新晃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以黄牛、富硒土鸡、花猪、稻花鱼等特色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在县域布局多个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推动高标准生产体系、品种繁育改良体系和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畜牧循环经济。一是推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二是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三是推进品种繁育改良体系建设;四是推进生态畜牧循环经济建设;五是推进养殖业服务体系建设。

2.种植业

发展以红米、優质稻、楠竹、野菌、刀豆、油茶、葡萄、黄桃、猕猴桃、红梅、酥脆枣、烤烟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打造各类现代化特色种植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标准化产品体系、特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多种形式规模种植经营体系和种植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现代化特色种植基地建设;二是推进标准化产品体系建设;三是推进特色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四是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种植经营体系建设;五是推进高原种植业服务体系建设。

3.侗医药

充分发挥新晃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重点推广野生龙脑樟、黄精、玉竹、钩藤、玄参、黑老虎、博落回等特色药材的种植繁育,建立侗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构建侗药材研发平台,注重现代化侗医药精深加工,创新营业模式,做精、做大、做强侗医药产业。一是加强侗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二是加强侗药材研发平台建设;三是推进现代化规范化侗医药加工;四是建立龙头企业主导的侗医药规模化营业模式。

4.绿色食(饮)品

发展以新晃特色粮食制品、特色肉类及其制品、特色乳制品、特色保健品和特色饮品为主的绿色食(饮)品精深加工制造产业。一是发展特色粮食制品;二是发展特色肉类及其制品;三是完善特色乳制品;四是发展特色保健品;五是发展特色饮品。

5.民族(手)工艺

以保护、传承和挖掘传统优秀手工技艺为出发点,以提升民族手工业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促进民族手工艺者与企业联合发展,重点发展编织、雕刻、刺绣、侗服及旅游用品等民族手工艺品类,加快推进民族家具和装修装饰业发展。一是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民族工艺保护与传承;二是注重大师传承和(手)工艺匠培育,发展民族(手)工艺培训产业;三是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结合,提升民族(手)工艺制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品牌化发展民族(手)工艺产业,提高品牌和产权保护意识。

(二)文化旅游产业

1.民族文化创意

依托丰富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夜郎文化旅游带动作用,着重发展以演艺文创、民族服装、文化休闲体验为主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一是推进民族旅游和演艺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做好演艺文创产业;二是重点结合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建设契机,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事业;三是依托传统民族文化资源与历史技艺,积极发展民族服装产业。

2.观光体验

大力发展以原乡民俗游和历史文化游为主的民族文化旅游观光,做精做强以传统民族特色文化场所参观为主的度假游,积极开发以种植、采摘、观光、休闲、体验为主体的城郊农业休闲观光,不断完善以大峡谷、温泉、风情走廊、文化产业园等自然资源为主的生态观光产业。一是依托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原乡民俗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二是做精做强民族文化场所观光度假游;三是积极发展城郊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四是连片开发夜郎观光游。

3.户外特种

发展具有夜郎特色的自驾越野游、徒步探险游、高山户外游、高空探险游等户外特种旅游产品,提升户外旅游产品的娱乐性、趣味性、体验性和探险性。一是积极开发自驾车越野游;二是有序开发徒步探险游;三是加快建立高山户外运动集群;四是合理开发高空探险观光游。

4.养生休闲

依托天然氧吧、温泉及侗医药特色资源,着力推动温泉养生、侗药养生及生态养生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打造成为省级养生休闲基地。一是加快发展温泉养生;二是推进侗医药养生发展;三是推进生态养生休闲发展。

5.节庆旅游

大力发展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体验游、户外节庆休闲游、特色产品消费节庆游等节庆旅游经济。一是主题化发展传统民俗节日庆祝活动体验游;二是积极引入高山户外体育休闲节庆活动;三是积极筹办物交会、旅游节等消费节事活动。

(三)商贸物流产业

1.现代商贸

围绕“扩消费、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建体系、提档次”,重点实施四大策略:优化提升商贸业态,促进商贸服务的特色化、现代化、街区化发展;推进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提升专业市场运作效率;实施商贸“新网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供销体系;积极推进商品商贸城建设,推动进出口商贸协调发展。

2.现代物流

加快构建城乡全域物流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不断提升物流服务,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服务怀化、链接湖南、面向全国的一体化物流运输体系。

3.电商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战略,对接湖南“一带一部”“一核三極四带多点”等战略,围绕“一极两带”“一个中心、四个怀化”等战略,积极打造以“医养健康”“旅游文化”特色产品为核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子商务平台,助推特色产业产品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能源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成熟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以“农牧、光伏一体化建设、循环经济、微循环”为理念,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结合农牧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沼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

2.节能环保

围绕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以生态永续、绿色健康为原则,积极发展以新型建材、高效节水节电和洁净水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树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典范。

(五)生产性服务业

1.金融服务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保障特色产业高速发展所必需的金融服务支撑。重点发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物流金融等新兴业态,推动金融产业更新升级,发挥带头作用吸引金融机构、资本、人才等聚集。

2.信息服务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网络、商贸等体系建设,推动产业与信息化多元融合发展,实现现代信息服务业转型升级。

3.科技服务

重点提高创新研发能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本土人才,推进科技服务机构建设。

4.会展

依托绿色健康、文化旅游、特色节庆等优势资源,培育本土会展企业,推动会展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县域外大型会展,提高会展业运营能力,打造民族特色会展业,实现“会展结合、会展促产”。

(六)战略资源型产业

遵循“存量保有、严格准入、适度发展”的基本原则,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提高矿产开发工艺水平,推广清洁生产,优化开采,打造以铜、铁、铅锌等为重点的矿业集群。

五、新晃特色产业发展战略

(一)平台化战略

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组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平台,统一运作,整合营销,助推行业关联高端资源集聚及产业跨越式发展;二是合纵连横,组建重点行业“政、产、学、研、资”产业战略联盟;三是实施产业异地孵化模式,助推新晃与发达地区人才、信息、金融、市场资源的有效对接;四是成立政府引导,多元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发展基金,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全程跟投机制,助力优势产业孵化培育。

(二)品牌化战略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体系;二是推动特色产业品牌标准化建设;三是构建专业化品牌营销服务体系;四是搭建特色产业品牌“专柜式”销售渠道;五是拓展特色产业交流展示平台;六是扩展特色产业品牌媒体营销形式;七是建立特色产业品牌与名人、名牌、名企的品牌联盟机制;八是积极利用事件营销提高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

(三)集群化战略

一是纵向延展,拉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打造产业集群;二是基地打造,聚焦发展,点式促进,连片带动;三是做强核心,引导新热点,整合推进,优化产业配套体系。

(四)信息化战略

一是加强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夜郎城;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三是运用“互联网+”模式,打造智慧招商平台;四是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平台,打通智慧营销渠道。

(五)环保化战略

一是加大传统产业生产环节整治力度,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环境评估、环保审批,加强环境监测;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循环经济,构建跨行业循环经济体系;四是加强绿色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动绿色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五是强化环保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监督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六是推动绿色生态品牌的建立,发挥品牌效益带动绿色消费;七是加强绿色教育,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促进特色产业与绿色教育结合。

[注释]有关数据均来自新晃县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侗族
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现状及路径探究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风雨桥:处处桥亭避风雨
跑起来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大歌: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与探索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