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振兴发展问题研究

2018-09-26赵磊

商业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振兴发展

赵磊

[摘 要] 振兴发展黑龙江省商品市场有利于解决商品消费时空矛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并有利于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由此,通过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全省商品交易市场如何通过转型升级,从而在全省經济运行中更好发挥产销协调、区域辐射、信息引领、商品集散等功能,以及在振兴发展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发展规模、调整不合理的区域布局。以期实现强化市场功能,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功能,引领并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 商品交易市场;振兴;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7-0015-02

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中心城市商圈、大型交易市场、农资配送中心等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引导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邮政等企业建立乡镇电商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从社会消费的视角看,商品流通市场正是肩负着平衡区域间商品消费供需关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任。

一、黑龙江省商品市场振兴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解决商品消费时空矛盾

黑龙江省区域宽阔,不同区域内商品消费需求在品种、规格、规模、档次、时间方面差异明显,多年来自发形成的各类商品分销市场在营销规模、运营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已经产生距离。商品市场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还将会更好地满足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有利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更好地解决农产品季节性需求矛盾。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产业自身需求以及和人民生活需求之间存在着的供需矛盾。商品市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环节。其一,地产品旺储淡销,解决集中上市与日常消费的矛盾。其二,从省外产地大批量采购本地产量不足或没有的商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其三,化解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季节性、阶段性强,时间集中、数量大的矛盾。大型农资市场有条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且具备与供应商的竞价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采取统购分销方式,降低进货成本,既能保证质量,做到应时应季供应,又能让农民得到实惠。二是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型市场能够整合商品资源,形成营销规模,有效解决黑龙江省绿色农副产品品种多、产地分散,产品难以集中的问题,进而提升交易话语权,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有利于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大型商品市场是形成商品产销产业链的主要力量。大型商品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吞吐量大,与供应商、分销商、运输商、金融部门有着密切合作关系,有助于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还能增强与国内国际市场抗衡能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二是与生产环节以及分销环节的高度关联,直接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和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状况。三是大型商品市场有能力采取集中采购模式,可以提升竞价话语权;有条件依托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手段采取直线分销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用生活品消费需求。四是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随着大型市场信息搜集、发布功能不断提升,生产环节可以及时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现象,从而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实现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黑龙江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功能发挥的不完整

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现有商品市场尚不具备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功能,信息交流和价格传导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发挥市场引领功能,没有发挥好组织交易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导向功能。特别是农产品市场上经常发生某一种商品今年多、价格低,明年少、价格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就在于此。

(二)市场运营模式落后

商品市场仅仅是将经营者圈到一个笼子里。绝大多数市场都属于物业管理型,市场管理者本身不从事商品经营,只收取摊位费。市场营销以个体交易为主,普遍采取手递手的现款现货交易方式。这种将分散的经营者集中到一个具体场地的模式以及传统的经营业户各自为战的交易方式,导致了经营者之间不仅不能联合经营,还都互相提防,不仅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现代化管理手段也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商品市场的经营状况迷雾一团。绝大多数市场每天、每月、每年,哪个品种或者哪一户经营者到底完成多少交易量谁也不知道真实情况,不仅无法对市场营销进行统计,难以了解价格与需求的真实状况,而且税收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三)连锁企业及连锁配送模式发展缓慢

目前,黑龙江省连锁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大中城市,县及县以下由于相距较远,各网点营销规模小,规模效益较低,阻碍了连锁企业发展和连锁配送规模的扩大。

(四)缺少布局规划

各地对商品市场的规划布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市场布局不均衡、不合理,同类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下降。同时,各地商务部门从事商贸服务业管理工作的人力极其不足,很多市级商务部门从事内贸工作的4-5人,县、区级只有2-3人,而他们所面对是当地整个商贸流通和整个服务行业带来的压力。

(五)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商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门槛低,虽然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但大多数从业人员普遍缺少商业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整体素质距离现代商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推进大型商品市场转型省级发展的总体路径

(一)以市场经营模式创新推进市场振兴发展

将商品市场改造为经营性公司。市场主体要尽快转变角色,以商品流通经营者身份参与商品经营,形成市场是交易场所,交易场所的法人主体是公司的企业化格局。这樣的转型,一是使市场成为一个总体,市场内从事商品交易的业户都是公司的一个个组成部分;二是使市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不仅市场运营状况得以掌控,交易规模明显扩大,国家应得税收也会随之增加,市场竞争力也会显著增强。

对市场进行改造的办法就是实行所有制多元化改革。一是以建设市场的主体所投入的资金作为大股东,吸纳市场内经营业户积极参股;二是设立省级政府《“十三五”公益型市场转型建设专项资金》,并将近几年在市场建设方面无偿投入的资金一并作为国有股份(国有资金分红所得以增股方式再投入给企业,加大国有股份比例,而企业则是无偿使用该项资金);三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建设。金融机构也应多样化创新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市场进行公司化改造。

(二)以业态转型推进商品市场振兴发展

推动产地型市场向现代展贸中心和采购配送中心转型,推动发展基础较好的销地型市场向购物中心或商业街转型。地处中心城区的批发市场,应逐步实施物流与商流、信息流分离,向展贸中心转型。物流量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应向采购配送中心转型。适合网上交易的市场,应促使其向网货集散配供中心转型。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仓储物流、产业带动等体系;推进拍卖交易模式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进而形成层次清晰、功能互补、联动有序、良性发展的具有多元现代化流通功能和市场服务能力的以现代流通模式为主导的商品分销市场发展模式。

(三)以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市场振兴发展

鼓励市场(公司)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服务网络向骨干大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市场中介结构延伸,积极引导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电子商务,加快线上线下融合运行。鼓励大市场充分利用传统销售渠道,以网上销售带动终端销售,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促销的经营方式。支持市场依托场内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支持大型市场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促进创业孵化、运营服务、外包服务、产品研发、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产地市场电商服务业,推动其与当地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延长产业链,形成共生互惠利益联合体;积极支持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龙江大型商品分销市场的对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

(四)以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推进市场振兴发展

鼓励市场(公司)建设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研发设计创意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以及商品信息、商品价格等多功能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价格发现与发布功能、信息传导功能和电子结算功能。

(五)以品牌创建推进市场振兴发展

大市场品牌的打造重点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体化的品牌建设,即市场自身的品牌建设;二是市场内经营业户(或单体经营部)的品牌建设,每一个经营单体都是构成整体品牌的要素,直接关系着整体品牌建设的成果;三是市场内商品品牌的建设,在交易市场内没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市场品牌建设的基础。

(六)以内外贸融合推进市场振兴发展

加强对商户的外贸业务培训,积极提供国际市场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内外商对接活动,引导商户积极开展外贸业务。完善市场内报关、质检、金融、外汇、物流、电子商务等外贸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商户开展外贸业务的便利性。大力发展以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配销网络。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黑龙江日报,2016.

[2]纪晨光.黑龙江省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对策研究——以战略规划为视角[J].知与行,2017.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振兴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途径及创新
东北粮食物流发展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谈东北机械工业振兴
中菲谈“振兴”五大领域合作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大力振兴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