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变教为学”的困难与策略

2018-09-25利晓端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困难策略数学

利晓端

摘要:所谓“变教为学”就是把“以教为主” 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 对教师来说,“变教为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变教为学”到底难在哪里?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变教为学”呢?

关键词:数学;变教为学;困难 ;策略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 “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的。如果教师“教”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称之为“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并且贯穿始终,学生活动处于被动和约束的状态,缺少自发性、自主性和自由性。所谓“变教为学”就是把“以教为主” 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与学的易位追求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对教师来说,“变教为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变教为学”到底难在哪里?

一、教师意识中“不讲不放心”的心理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够把学生教会、教好,因此为了学生的“会”努力的讲好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当遇到讲了多少遍还不会的情况时,就不遗余力地反复讲。实际上在教师讲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学生或者没听、或者不爱听、或者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就是无效的。这种现象启示我们应当寻求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的教学方式。

二、对教学效率的认识方面

在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通过活动所产生的多样化的结果或者想法需要时间进行展示和分享。这就使得原来一节课能够讲完的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完成 ,给人感觉在确定的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少了,也就是教学效率降低了。其实,学生通过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还提升了能力、积累了经验等等,可以认为提高了效率。

三、担心学生“做不出、做不对、做不好”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挫败感,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相反,这恰恰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契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直面挫折的勇气和精神,这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有益的。

四、教师在应对学生课堂上不同于预设的“生成”时也存在困难

这样的生成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是说错了,第二是难于辨别说对了还是说错了,第三是学生提出教师难于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应对时切忌急于指出正误、不予理睬或者立刻回答,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也就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上述困难可能会成为“变教为学”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变教为学”呢?

一、备课方式需要改变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过程,这种准备过程是教师的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是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不是抄教案,不需要模式化,也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忽视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变教为学”的教学从知识安排的角度说,强调突出本质和实现关联,主旨在于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发明与发现,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认真研究并且辨别新知识,进而沟通其与旧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二、如何应对生成

“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少说话,学生多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带着学生的生成多种多样,许多生成会与教师课前预设不同。如何应对来自学生不同于预设的生成,就成了教师关心的问题。(一)、忘掉课前预设,专注学生表达。不要把预设的答案作为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倾听时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结果的正确还是错误上,应当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表达,不仅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不仅包括内容还应当关注表达方式。(二)、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互动。(三)、鼓励困惑疑问,问题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产生疑惑,帮助学生表述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四)、提问用语准确,避免学生误解。学生如果不明白老师的问题,就会导致思维停顿,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中无论师生交流还是生生互动,都应当强调语言表达的清晰准确。

三、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首先要读懂学生,当今小学课堂上,教师或多或少掌握着主话语权,学生很难有机会与教师争辩是非,师生对话错位无意之中对学生产生了打压效果,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产生犯错的感觉,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就会逐渐成为老师要我说什么,而不是我应当说什么,这或许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产生负面影响。二要学会倾听和反问,倾听是理解的前提,而交流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学生说出与预设不同的内容时,應当相信学生是经过思考的,下一步的任务是努力寻找并理解这种合理因素。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切忌做出主观的判断和武断的回答,而应该进一步反问,反问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三要关注困难。学生学习过程中什么地方会遇到困难,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克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定位,就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实施有效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之初能够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掌握分析难点的方法应当成为教师专业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这样教》郜舒竹

[2]《互联网论文库》2015《互联网论文互联库》

[3]《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 《“变教为学”从哪做起》

猜你喜欢

困难策略数学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选择困难症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