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若干反思分析

2018-09-25何雅菁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师资学校

何雅菁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而造成教育出现不均衡现象。本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进行分析,意在为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的根部目标,必须要确保教育的平等性,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为他们提供同样的教育服务。教育的公平性是义务教育普及后,急需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经济差异及社会原因,地区、城市间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存在较大距离。即使同一省份的义务教育发展也极为不均衡,进而造成了不公平教育的出现。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配置不均

教师力量分配不均、硬件设施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在学校间,硬件设施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为6000元左右,而江西省仅为600元,相差10倍之多。教师结构青黄不接、学科结构不均等问题尤为明显。即使级别相同的教师在不同学校的收入也完全不同。

(二)生源减少且流动性大

生源减少且流动性大为推进义务教育带来一定挑战。随迁子女数量逐年提升,多向大城市集中。未来远距离随迁将逐渐减少,近距离随迁将逐渐提高,这也为随迁子女数量及结构分布带来一定影响,将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复杂性。

(三)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督导力度不足

我国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已经四年,但所谓的重点班、重点学校依然屡禁不止,进而造成的“择校风”也越发严重,课外补习班比比皆是。这种情况的产生,与教育部门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督导力度不足、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都只有直接关系。

二、建立统一学生考核标准,为公平教育提供依据

学校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两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义务教育不需进行考试即可升学,为了给学生减轻压力,教育部门忽视了考试结果的重要性,导致升学失去了衡量标准。

(一)建立统一学生考核标准,能够使教育部门加快工作效率,实现教育质量平等化。教育部门可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发现学校的欠缺与优势。对于欠缺的地方,可进行有效指导,促进其提高;对于优势的地方,可将经验推广开来,促进其他学校借鉴。考试结果可帮助教育部门合力分配师资力量,这样可以对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建立统一学生考核标准,能有效促进校长提升办学质量,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虽然考试结果不能完全反应学校工作质量,但却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教学是学校首要工作,通过考试,校长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整改,进而提升办学质量。一些学校本身就有教学薄弱的问题,为了学生能在未来发展更加顺利,往往忽视了教学。这样导致教师上课不能集中精力,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建立統一学生考核标准,能够有效发挥家庭对孩子成就机会均等的效果。虽然学习成绩是属于学生个人的,但学校整体情况确应向社会公开。家长有权知晓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并充分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明确他们的优势与劣势,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这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的义务。学校通过将整体情况进行公开,这样家长才能了解学校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家长了解学校整体情况,了解孩子,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实现区域性教育均等的措施

(一)助推中小学建设标准化,实现公平办学条件。政府应当制定当地中小学建设标准,作为教育部门合理分配师资力量的重要依据,保证每所学校都能根据标准获得均衡的师资力量及物质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硬件设施上到达教学标准,与此同时,对硬件设施较好的学校不应再继续追加投入,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学校间形成攀比的不良风气。

扶持薄弱学校,可通过“两校合并”的模式,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帮扶较弱的学校,进而缩小学校见的差距。但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说,不适合“两校合并”的模式。因为由于教学质量的差距,薄弱学校与基础好的学校合并,在学生五年级时,家长会将学生转送到较好的学校来,就会造成新的“择校”问题。

(二)实行优秀教师定期轮岗制度,进而实现师资水平的均衡性。缩小学校教学质量之间的差距、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就是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特别是薄弱学校,如果硬件建设已经符合要求,就要增加对教师队伍的投入,这就需要内外结合。教育部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教书;进行体制改革,以同一地区内的学校为基础,实行优秀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将教学质量优秀、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教师派轮换到薄弱学校进行指导、交流,促进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相关培训机构要发挥主管作用,对薄弱学校的青年教师展开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教研机构应对薄弱学校进行必要的课题研究指导工作,进而培养出薄弱学校自己的骨干教师。

(三)关注经济落后地区的贫困学生、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指不同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差异性,还指的是群体之间的差异性。义务教育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贫困家庭的孩子;单亲孩子或孤儿;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学习困难、道德品质欠佳的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上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对民间力量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办高品质的民工子女学校,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建立弱势家庭助学机构。学校要重视对学习困难、道德品质欠佳的孩子的疏导,指引他们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重视程度,出台好的帮扶政策,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协作,为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与其他的学校一样拥有学校的权利,让他们更加快乐、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巧云.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陈京军,李三福.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问题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师资学校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学校推介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