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2018-09-25杨爽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杨爽

摘要:中学时期,虽然只占人生长河的少部分时间,但却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塑造的關键时期。伴随着显而易见的生理上的重要变化,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忽视。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学生生理引起心理等非平衡状态和各种冲突。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中学生的心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了?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

1.学生学习无目标。有部分学生来学校上学纯属无奈,他们人在学校,心却在校外:待在学校里无所事事,每天除了吃,就是玩,学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长身体的地方。这些学生可谓是身坚志坚残,每天玩着玩着就玩无聊了,想要惹是生非,久而久之心理也就出现了问题。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现在的社会多元化发展,学习未必是唯一出路,有的学生家长说:“我们没读多少书,现在打工不也过得挺好的吗?”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能爱学习吗?

3.有的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础科目像渔网一样漏洞太多,最后补不起来。成绩不理想时,不找自身原因,怨天尤人,咒骂老师没教好。埋怨老师太温柔,管不住纪律:埋怨老师太严格,没把他较好。有的班级把全校的英语老师换了个遍,却没有一个老师适合他们的,究竟是谁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父母不和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这也导致他们成年后不能与自己的配偶保持亲密关系,他们只是在复制父母辈的婚姻模式罢了。这样的学生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原生家庭是不幸的根源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脆弱敏感心理。脆弱敏感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青春期少男少女渴望别人注意,又想要要封闭自己。自尊与自卑,张扬与低调,独立与依赖并存。初中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隐藏自己的心事,所说与所做有时并不一致。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一个眼神也可使他们内心崩溃。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

2.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一方面如果早恋,上课不能专心听讲,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情感不稳定,一时感情冲动便草率地喜欢上了异性。然而,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才觉得“并非自己的所爱”,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及个人主观因素。中学生花一样的年龄,为了把这些希望、幻想和追求变成现实,青少年必须付出种种努力和刻意追求,使他们形成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良好的自我意象,而受用于整个人生及至于人生的各种转折点。

为什么中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接受别人的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自我意识过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了,一丁点不对马上炸了。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社会环境“污染”。在学校,老师的教育初见成效,放假一出校门,言行又被社会上不良风气同化了。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并不怎么高,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是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品行障碍的发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学校开辟多种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建立班级与家长之间的微信平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课程,帮助一部分已然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同时避免其他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最后,学校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3.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