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018-09-25王丽

赢未来 2018年8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影响

王丽

摘要:每个家庭有不同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则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关键词: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犯罪;影响

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或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而仅仅以自己的主观情感意志为出发点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不良后果的家庭教育方式。典型的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有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矛盾型家庭教育方式、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

一、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及影响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超过了正常的限度,表现出无节制的娇惯的家庭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保护地位,因此溺爱子女在家庭教育中时有发生。而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教育则是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第三代进行的,即隔代教育,更容易出现溺爱、偏袒的现象。这种溺爱型教育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首先,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孩子从小缺乏对劳动的热爱,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怕苦怕累、不思上进、懒惰无能的性格。其次,无原则的溺爱使家长忽略了孩子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指正,甚至姑息迁就、袒护包庇,使孩子不辨是非,养成不良的习惯和品质。另外,有些家长以孩子为至尊,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这种把孩子奉为至尊的极度溺爱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错误心理,导致孩子养成任性自私、刁蛮无理的性格。

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及影响

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没有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对孩子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的家庭教育方式。因为工作忙、时间少,部分家长往往会无暇顾及或者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有些家长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认为教育孩子要占用自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首先,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是家长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缺失的表现。这样容易使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成才。其次,放任容易使孩子学坏。如果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任其发展,那么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就会難以抵制不良诱惑,容易被带坏。另外,在农村地区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突出,最普遍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在一部分农村家庭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因而孩子往往会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管教。而有些爷爷奶奶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也疏于管教,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身心难以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孩子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三、矛盾型家庭教育方式及影响

矛盾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教育意见分歧、教育态度、教育标准以及教育方式的前后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矛盾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有家长教育意见、教育态度的矛盾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言行不一。这种教育方式最典型的就是“严父慈母”的父母角色扮演。即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有一个家长严、一个家长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

父母教育意见产生矛盾分歧,父亲批评子女、母亲则开脱包庇,父亲严格管理、母亲迁就溺爱,即一个家长扮“黑脸”、一个家长扮“红脸”。这样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在家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黑脸”不在家,孩子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养成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脸色行事的不良习性。另外,家长教育标准、教育方式前后不一致,情绪好时对孩子是一套,情绪不好时对孩子另一套,或者在家里是一套,在外面又是一套,家长的喜怒无常,多重标准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偏差,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而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言行不一,言而无信,信口开河,甚至欺骗孩子,不仅影响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还会使孩子养成说谎等不良习惯。

四、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及影响

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顾子女的意见想法,忽视子女的兴趣或能力,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独断专行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这种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子女的地位极不平衡,家长居于主导地位,父母的意见决定不容置喙,与父母的强势地位截然相反,子女则处于顺从和接受的弱势地位。这些家长过多的干涉子女的事情,甚至是独断一切,不接受子女的意见,不考虑子女的想法,不接受子女挑战自己的家长权威,更甚者通过打骂子女等粗暴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专制型家庭教育的方式下,家长往往无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自由权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内心的真实想法,既不尊重孩子也不理解孩子,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关怀与爱。长此以往,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其结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家长的高压之下,一些孩子容易养成顺从、软弱、自卑的性格;另一方面,一些孩子会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产生叛逆行为,形成不良人格。这些影响都可能会使青少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在我们所接触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因为所受教育不同而成为好人和坏人的,教育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孩子的一生都带着家庭教育的印记,家庭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教育。家长必须意识到非理性家庭教育方式的严重错误,避免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甚至导致青少年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参考文献:

[1]关颖.家庭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许拓、王德勇.家庭教育误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5]魏书生.家庭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找寻犯罪根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