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2018-09-25欧丽娜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欧丽娜

摘要: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难忘的一课,下面笔者就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进行了一节完整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情感氛围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小说的三要素。

2.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形象。

3.感悟小說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和强化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一、深情导入,渲染氛围

教师活动预设:同学们,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尊严。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了一个民族的存在。1870年,当普鲁士兵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天真淘气的孩子,一名执教四十年的法语老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民众,他们又将是会呈现怎样的表现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特殊而难忘的最后一课。

设计意图:交代时代背景,渲染庄严的氛围,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把握情节

教师活动预设:关注体裁,走进特定背景:这篇文章在体裁上属于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请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篇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

学生活动预设:①找到课本中的1-4段中的关键句,如:“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一切的坏消息都是从哪里传出来的”;第6段“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等。②根据文中语句即可提炼:环境----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兵在阿尔萨斯的土地上公开的操练,这是占领者对被占领者行动上的镇压。而布告牌上发布的不准再教法语的通告,更是对被占领者心理上的征伐。情节----全篇以小弗郎士在上学途中和亲历这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来展开。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环节,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教师指导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文本,品读人物

教师活动预设:【一个“变”字说人物】1、高尔基曾经说过:“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意味着人物的性格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那围绕这个“变”字,小弗郎士有哪些变化?请用“小弗郎士过去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学生活动预设:①小弗郎士过去在课前与同学追打吵闹,今天迟到后安静地溜回座位上。②小弗郎士过去逃学,不认真听讲,现在表现出色,书本内容都听懂了。③小弗郎士过去怕韩麦尔老师,现在同情和敬佩韩麦尔老师。④小弗郎士过去幼稚不懂事,现在无比热爱自己的语言,热爱自己国家。

(小结:小弗郎士的“变”体现在:对学习----由厌恶到喜爱;对老师-----由惧怕到理解和敬佩;对国家-----由不懂事到热爱)

教师活动预设:2、小弗郎士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呢?

学生活动预设:①主观上-----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他“还能管得住自己”。②客观上------最后一课上,那严肃而现实的环境感染了他,亡国的惨痛震撼了他,侵略者无情地践踏与伤害,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的深切感召,促使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

教师活动预设:3、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结合人物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预设:①外貌描写:第10段“老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用极其庄重的穿戴来向自己挚爱的祖国语言说再见,这盛大的仪式感背后是韩麦尔先生动人心扉的爱国情怀。②语言描写:第19段“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韩麦尔先生的反省和自责足见他为人的真诚、从教的赤忱。③神态描写:第22段“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让韩麦尔先生的悲伤、眷恋和痛苦无限放大。④动作描写:第27-29段“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当韩麦尔先生倾尽所有的气力写下这几个字,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语老师,他俨然变成了一个用生命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志士。

教师活动预设:4、那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用“韩麦尔先生过去____________现在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学生活动预设:①韩麦尔先生过去总拿着大铁戒尺严厉地训斥,现在穿着漂亮的绿色礼服一脸温和。②韩麦尔先生过去有时不太负责地丢下教学任务去钓鱼,现在耐心尽职地讲解,甚至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全塞给学生③韩麦尔先生过去只是亿万教师群体中最普通的一个,现在成了用自己的言行去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英雄。

(小结:韩麦尔先生的“变”体现在:对学生----由严厉到温和;对工作-----由偶尔懈怠到恪尽职守;对祖国-----由普通老师到爱国英雄)

设计意图:围绕“变”字,在长篇的文段中,带领学生跳读课文,将两个主要人物的先后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逐一找出、分析,进而去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这当中,又能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的运用,从而懂得在习作中加以借鉴。

四、情境表达,归纳主题

教师活动预设:【一句深情道离别】韩麦尔先生怀着巨大的悲痛,穿戴上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真正的爱国者。真不忍同他说再见,同法语说再见,同这最后一课说再见。那请设想:如果现在时光回转,在最后一课结束之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句话,请原则一个角色,以他的身份说一句话。

学生活动预设:①小弗郎士:先生,我的认真听课能换来您的②郝叟:天可怜见!这一节课怎么就结束了呢?我这一辈子可连这本初级读本都还没学会啊?

(主题小结:本文以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意图:对文章主题的揭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这种置换情境的角色表达设计紧承上面探讨人物形象的环节,能够自然地从感知人物形象过渡到把握小说主题。

五、拓展升华,情感迁移

教师活动预设:1、大家在刚刚的课堂里,能说得情真意切、分外动人,能将满腔情绪尽情的泼洒,靠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独特唯一的方块字,使我们魅力无穷的汉语。这让我不禁想起-----①著名学者季羡林称誉到:“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文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②而被称为“乡愁诗人”的余光中先生感受颇深地这样说道:“成就自己游子作家的利器就是母语。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中文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之长城。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所以,对于我们而言,爱国不能停留在表面,爱国,其实很简单。爱国,当从写好每一个汉字,说好每一句中文开始!

教师活动预设:2、【一篇短文续真情】①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进行续写。②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扩写课文中的内容:第22段,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会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哽住喉咙,说不出口的话是什么?(二选一,300字左右)

学生活动预设:按照要求,自主选择话题完成片段写作。

设计意图:“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片段写作中再次感受小说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J]. 王丽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9年08期

[2]一词经纬 层层深入——《最后一课》教学设计[J].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 2013年10期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再教《最后一课》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木心的“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