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25喻艳姣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喻艳姣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学习,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得到潜力的开发、知识的增长,使其能够在一个自由且开放的环境中学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适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前言: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带动下,许多全新的教学技术被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中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教师以及学生的普遍接受以及认可。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也能够以其特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融入信息技术使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带动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并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终身的受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将更多丰富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1]。从而使这种好奇心转变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的时候,其就会对知识表现出强列的求知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关于“认识物体和图形”相关知识内容的数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这样一个小故事,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师中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图形妈妈”,它带着它的孩子们来和我们交朋友,下面我将逐一的将它的小宝宝介绍给大家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自己在课前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大家。图片上有各种不同的平面圖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等。每个图形都穿着不同颜色的衣裳。学生肯定会被这些五颜六色的图形吸引,有的学生还会猜想每个图形宝宝都叫什么名字。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本堂课的内容引出来,学生也会兴趣满满的跟着教师学习。通过此种教学情感的营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情境的营造应该针对那些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传授的知识,而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进而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在传统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然而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提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智力,鼓励并引导小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开展自主思考以及探究,同时在加强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带动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相关知识内容的数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将平行四边形切割成两个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从而就能够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而很快就能够得到底×高÷2。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也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通过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抽象的知识内容,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转为抽象的过渡期。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能够良好的解决小学生想象思维与数学知识抽象形两者之间的矛盾[3]。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融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中复杂且抽象的知识进行综合或者分解,对教材中学生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的学习由困难转化为简单,有抽象转化为直观,方便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当课堂教学讲解到关于“圆柱体体积”相关知识内容的数时候,想要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并快速的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将圆柱体切开若干份,然后再由这些小部分拼凑成长方体的过程,且切割的体积越小,其最终拼凑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长方体的高个底面积与圆柱体高和底面积的关系,从而一步步推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使教学的难点能够成功的得到突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结论

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融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还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等,不仅能够带动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加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林山.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7(10):50.

[2]赵伟华.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推手——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中),2016(12):117.

[3]邹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07):36-37.

猜你喜欢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科学应用白板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和谐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篮球课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