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信息化探索学习方式

2018-09-25刘和燕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中职学校探索

摘要:伴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和改造,新型移动设备和智慧型产品普遍进入中职学校的课堂,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将持续引发各国对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的普遍关注。参照有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經验和教训,经过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信息化的教学形式,改变课堂单一的教学形态。在创新学习方式方面,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将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主流,3D打印技术将颠覆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实践,体感技术将引发中职学校学生互动学习的新体验,中职教育信息化探索与体验学习方式将改变中职学校学生的原有学习观念。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探索;学习方式

1 信息化探索学习研究的成因

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起步较晚,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师生的视线,但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如果我们过于追求教学的高科技,将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声光电结合之后却未必就能够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是在于促进以中职学校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授课方式,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自主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组织者、启发帮助者和评判者,而中职学校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翻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变为翻译知识的引导者,中职学校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要点在于,必须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对于学习方式到底能够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可以从哪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这里可以归纳为物在眼前,将受到时空限制的事物放到坐在教室内的中职学校学生们的眼前;实现交流,理论上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有效互动、沟通,实现泛在学习;收集信息,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海量信息的拥有,充分扩大人类对信息的占有量。以教学媒体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可以表现在视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教学内容的 数字化和基于网络的双方向互动等三个领域。具体到日常的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中职学校学生如何在学习和教授的行为层面,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确实是一个教学的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目前教学工作者必须迎头赶上的当务之急。因为人们已经渐渐的发现,“教师怎样的教、中职学校学生怎样的学”的问题是几千年来都存在的难解之题,自从有了人类的学习行为,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而直到今日,“中职学校的教师怎样的教、中职学校学生怎样的学”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是有人不会教,有人不会学,问题更加严重到,还有众多专门从事研究中职教育教学的人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教。

在教学的实践当中告诉我们,教师工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专门化职业,是世界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领域,并非什么人都能够胜任。中职有的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却不会教,而这种“不会教”的可怕后果在眼前即刻就会表现出来,也有些后果一时很难察觉。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为优化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但是很多中职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误区都源于缺乏正确的现代教学观念,所以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很重要。

2. 探索学习的意义

“探索”的原意是探知与求索,探索学习其实是指中职学校学生个人自身主动地探求解答问题的一个过程。一般是诱发中职学校学生自行探索学习问题,重视中职学校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职学校学生自身孕育出各种想法,中职学校学生不是被告诉答案,而是中职学校学生个人自身去“探索和发现”答案,求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研究的意义在于平衡知识的客观性和学习的主观知识。客观性的由知识的出发,客观事实与人的存在无关,它存在于外界的空间。知识是科学和客观的,人类学习的目的就是发现存在于外界的真理,将大脑作为一面镜子,把外界真理投映到大脑中。也就是说,知识可以移动到人的大脑中独立存在,人类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知识。

3 .信息化探索学习的重要性

原理上的信息发现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缺陷,或者可以丰富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但这绝对不能取代接受学习的方式。 人们学会接受不仅在人类中职教育史上有很大的贡献,今天也是最大的一个巨大的优点学习方式之一,人们应该反对错误的学习判断。 阐释教学本身没有问题,但使用教师的说明教学方法出现问题,没有充分发挥类型中职教育的解读优势,没有能力充分利用这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立场上探索信息探索学习,只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有正确的起点,信息探索的主要学习的具体重要性也显示在信息探索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多样化的;它把中职学校学生的中职教育发展作为学习,探索活动的终极目标,通过建立各种信息,不仅学习知识,让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也注重提高基础科学素养和信息能力,更加重视发展中职学校学生个性和能力锻炼和智力发展,情感体验,潜力发展和学习形式的变化,让中职学校学生自主知识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25.

[2] 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中职教育出版社,2004.11-13.

[3] 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出版社,2006.

[4] 赵凯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师 范大学中职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05.

[5] 李芒.技术与学习——论信息化学习方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 许小平·案例教学的八大特征[J].继续中职教育,2002(5): 6.

作者简介:

刘和燕(1975-12),女,汉,江西,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 高级技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教学教研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中职学校探索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德育工作浅谈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