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

2018-09-25马焕兰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论价值新时代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指导当前的文化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思想,它在理论的贡献上突出表现出这样几大价值,首先是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其次是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同时通过其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强调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思想;理论价值

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促进了精神文明需要的满足,文化的重要性在精神文明的需求中愈发凸显出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其在理论上价值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文化的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简单论述,第一,关于文化是怎么形成的。马克思肯定了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1]文化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命题在马克思这里得到了明确的答复,这也是研究所有文化命题的基本点。第二,关于文化的本质问题,马克思认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2]原理、观念等字眼已经初期具备了文化的含义,马克思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的揭示了文化的本质,文化由人产生,由人发展,在这样循环不断的过程中劳动的生产实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关于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人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发展着的,文化更是如此,各民族、各地域之间封闭的、隔离的状态逐步被打破,交流和交往由此产生,文化作为精神产物在世界各地打破壁垒连成一体的过程中实现着发展,这也是文化能够绵延留长并不断更新的不竭动力。第四,关于文化发展的目标问题。“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马克思将文化称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物质产品的丰富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但精神产品的满足才是满足人最深层次的需要,也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最终求得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恰恰为这一自由和全面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之源,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是直接反应在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催促并保证着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的觉醒,文化的进步正是推动人这一进步的重要支撑。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文化思想的初步论述,后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进行了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文化纲领;到文艺届的发展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再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文化思想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正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上,对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应该发展怎样的文化,怎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做的一系列的论述,这些思想是以前人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为根基的,它对于文化的本质及文化发展的目标问题仍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相一致并一脉相承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实现了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更新、丰富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在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中的又一次新的表达与创新。

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发展,十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后,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完整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1979年召开的文艺界代表大会上,会议强调了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在確立了以经济建设为国家的中心任务时候,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也被提了出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的目标被确立起来。随后,在党的十五大上,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纲领,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四有新人”和“三个面向”的提出与巩固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明确了方向,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的确立,更加明确了这一阶段发展文化的目标和任务。继而又到了党的十八大上,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要求。党的十八大针对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原则特征,点明了方向,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化思想从一开始形成得到了逐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其具体内容分布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各种重要论述之中,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十九大报告给出了完整的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定义被明确,中国要发展怎样的文化,发展怎样的文化,逐步明晰起来,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理论上完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文化思想的发展,对这一文化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脉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让其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奠定精神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三、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举起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时代,传统文化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一个民族的延续与发展最本质的是由文化连接起来的,当代人与古代人的共同点在于我们都具备着同样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如果遗弃了传统文化也就切断了这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纵观近年来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相关论述不难看出,这一文化思想在有选择有创造的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价值。诚如我们所倡导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精神命脉,在坚持“有鉴别的对待”和“有扬弃的继承”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姿态展露在世人面前,更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理论上也实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4]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5]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 (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99页。

[6]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17年11月1日。

作者简介:马焕兰(1993—)女,汉族,河南省鹤壁市人,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价值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王阳明民族观的当代启示
施行“少教多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