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2018-09-25张翠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现实意义新时代

张翠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正处于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局来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仍处于薄弱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探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目标弱化的问题

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人格饱满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关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面临部分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挑战,研究表明,多年以来,高等教育很大的失败就是过分看重“分数”,而忽略了培养合格公民的“育人”的功能。部分学校、老师关心的并不是学生,而是分数,甚至是关心分数背后的功利。

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除了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外,还应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祖国的意识,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解决高校“如何培养人”方法偏颇的问题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教育教学第一课堂。有效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效,让高校学生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和实现,以促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的深化培养,真正达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抓住这个核心点,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部分人员的事情,必须全方位动员,全过程开展,全领域覆盖。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

(三)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基石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国家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而高等教育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而不是为其他。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果——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党和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使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高等教育明确航向,才不会迷航;筑牢根基,才能稳如泰山。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一)充分发挥高校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掌控作用

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高校党委首先要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全面掌控思想政治工作,极力纠正去意识形态化态度,主导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方向,既倡导学术争鸣、百花齐放,又要摸清思潮形势、控制走向。其次,高校党委要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各项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主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使学校改革发展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系统展开。

(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学

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全员化是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需要。高校是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是引领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与我们争夺青年大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高校所有教师(包括工勤人员)都要警惕起来。而只有在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全员培训,才能增强和提高高校所有教师的警惕性。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联动特征需要全体动员,积极参与。而既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培训主要集中于党务人员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师资,其他工作人员和理工农医师资不在培训之列,尽管这种培训增强了针对性和业务性,但也明显忽略了高校工作的业务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特征,不利于网络时代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统筹兼顾,既要注重重点,也要关注全面。这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化、多元化的内在要求。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高低与其工作者的创造力直接相关。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当前,通过激发宣传和再生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力,对持续占领和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可在两个方面采取激励措施:一是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具体业务工作不限);二是对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在职称晋升方面予以优惠或适度放宽条件,并使这些措施制度化。

三、结束语

當前,我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们的高等教育,要使施教者在党的教育下,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受教者在社会政治环境的熏陶下,在发展个性的前提下,践行好学习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治理的途径和方式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2]张一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与组织形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3]王舟,刘玉邦.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困境及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02):34-37+5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现实意义新时代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