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8-09-25韩春华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教育

韩春华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习惯是由不断重复而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自觉行为。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因而要从小学阶段就要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救溺水之人不如教给人游泳技术,让他自救,是最好的办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确立目标,循序渐进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学习习惯培养的初期,首先要确立长远的目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特别多,既要培养课堂学习习惯,又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还要培养课外自学的习惯。虽然这一系列的习惯都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但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多,学生就很难将每一个要求都做到位,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也会顾此失彼。因此,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要求简单、明确,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培养一个主习惯与几个副习惯。对于主习惯,教师要严格把关;对于副习惯,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如,在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第一个月内,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堂习惯列为主习惯,同时将完成作业习惯中的一些小目标列为副习惯。其次,对于主习惯,教师要进行细化,将其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如,对于课堂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将其划分为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等。

二、科学引导,促进养成

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讲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保证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行为习惯。小学生单纯、好动、易兴奋,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可塑性很强,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展开教育,通过强化发扬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学生的消极行为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正面的、积极的现象,并恰当适时地加以赞扬,避免出现教者讲得声嘶力竭、“听众”听得无动于衷的现象。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学语言的童趣化,让学生乐于倾听。②注重实践活动,确保倾听效果。

2.交流的習惯。教育的本质是爱、是包容。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们敢想、敢说、敢试。一般情况下,学生新颖的独特的解法大多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如果教师过早地匆忙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想法简单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但也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思考,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3.自律的习惯。伴随着教育思想的转变,新的评价理念应运而生。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发展等功能,关注每个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①榜样示范,激发自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好模仿、好争胜的特点,及时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并反复加以强化,这样,受到规则认同的行为逐渐在学生身上稳定下来。如许多教师常用‘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心灵手巧?”“看一看,哪个小组分工合理?”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运用启发、说服、鼓励的方法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还可以用伟人及英雄的形象鼓舞他们,以表扬他们的正面行为,树立好榜样。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火眼金睛,要意识到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值得赞扬和激励的,使他们获得“我能行”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自律。

②评价动态,促进自律。过去评价学生注重采用终结性的评价,只关注最后学习的结果,而学习过程常常被忽略了。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自学形成。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成长记录卡活动,有意识地把全班学生重新组合,按智力发展与行为习惯编排座位,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4名学生。教师适当对4名学生进行分工,有人负责上课认真听讲,有人负责作业认真完成,有人负责小组讨论积极,有人负责能想出不同方法,定时把情况记录下来,定期进行奖励。这种评价方式立足以发展的角度评价孩子,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记录成长与进步,减少消极感受,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激励孩子的进步,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当孩子在参与这项活动时,每评价一项,就经历一次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从而促进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什么是素质,当老师教的东西都遗忘了以后,剩下的就是素质。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左右命运。面对刚进入漫长学习之路的小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养成他们听课的习惯、合作的习惯、自律的习惯,一旦这些习惯折射成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奉献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时时处处地贯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香花.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探索[J].吉林教育,2017(8).

[2]宋帅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种途径[J].语文天地,2016(9).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小学教育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