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8-09-25彭志凌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彭志凌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推进,对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强化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融合多种创新元素,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这是地理教师们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初中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思维方式,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探究机会,鼓励他们深入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圆满完成阶段性的成长任务,走上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之路。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地理、真正的爱上学习,初中地理教学才能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分析

引言:

地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读图能力,积极参与到深层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研究中,对自身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单一固化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不仅难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还会使他们衍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最终导致地理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改善这一弊端现状,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深度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指导方法,组织特色练习活动,锻炼学生自主读图。学生构建起完善的认知体系,方便教师实施下一项的教学计划。

一、借助诗歌,导入主题

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参与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具备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勇气及决心[1]。教师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前,应对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准确认识,善于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导入新课,借助诗歌切入主题,往往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如在学习中国的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到较冷的地方,我借助了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学习有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时,我通过分界线的学习,想到了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学生在地图上找玉门关,观察玉门关是不是属于非季风区等等。

二、营造环境,鼓励读图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教师提前营造良好的环境。如可以在教室里、走廊过道和图书馆等地方放置各种地理图像,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地图,通过这些地图的展示,学生可以领略各处的人土风情和矿产资源等知识,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地理游戏,如我做你猜游戏,让学生进行表演或者描述,其他的学生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猜测。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图像时就不会有陌生感,空间想象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三、强化训练,培养习惯

很多学生面对地图更多的是被地图的色彩所吸引,并没有真正读出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这就需要教师从重视地图名称及图例入手,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都有其名称和标题,都说明了其要反映的主题内容。图例则有助于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如中国版图反复出现在教材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并没有在读图之前先弄清地图名称。在地理中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如考我国的温度带,有些学生就把气候类型填上去,主要是因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我国的气候类型》两张图的结构有点相似。又如,讲到分层设色图,如果不看图例,学生就无法把等高线地形图立体化,地形地势的判别更是无从下手。所以养成看图首先读地图名称及图例的习惯,对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是有帮助的。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地图,尽可能做到以下几步:一读图名,了解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了解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这种做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四、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地图中所包含的地理信息是极为丰富的,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们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依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地图,进而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这个过程要求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做好引导示范作用,从而让学生根据我们的步骤进行模仿[2]。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河流”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正确找出黄河的源头到入海口所经过的省区,然后提示他们从干流自西向东进行查找,让学生根据这次的引导示范,自己查找长江所经过的省区。因为学生已从刚才教师的示范中获取了一些读图技能,很快就在长江流域图上获取了有用的信息。

五、理清程序,掌握技巧

读图,要看地图名称及所反映内容。首先确认是否是你所需要的,然后根据经纬网确定所需地理事物相对应的位置、方向和范围,再根据地图符号确认陆地、海洋、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线、资源等各类事物;根据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根据等高线读懂陆地和海底地形、起伏大小、坡度陡缓、山脉走向。如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先找出800mm、400mm和200mm等降水量线,用蓝色笔描出三条等降水量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重要的地理界限和重要知识点。经过学生细观察很快发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最后,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其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结语

读图是每一名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地理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地图将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的有力助手,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初中生掌握读图和绘图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5(15)210-211.

[2]张恺利.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讀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4(04)79-80.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初中地理培养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