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8-09-25杨素娟蔡庆红严美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心理护理艾灸

杨素娟 蔡庆红 严美娟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在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采取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办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1.43%),對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应用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艾灸;穴位;心理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57.02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发于任何年龄阶段,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面部一侧表情肌瘫痪,无法完成皱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在中医中,该疾病又称“口眼歪斜”。本文通过对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疗效,以下为主要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科室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3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观察组18例。其中,对照组男5例,女9例,年龄27~63岁,病程3~35 d;观察组男6例,女12例,年龄26~65岁,病程为2~45 d;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诊断均与《面神经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本次研究采取自愿原则,经由家属同意并签订书面协议。当患者患有心肝脏功能障碍、过敏体质、面部破溃、外伤导致的面瘫等问题时,不在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办法,观察组患者采取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办法。主要内容有:在患者发病的非急性期内,对患者进行艾灸、穴位按摩。在进行艾灸治疗时,患者行卧位,护理利用一端已点燃的艾条,在离患者的翳风穴、牵正穴、地仓穴2至3 cm的位置进行温和灸,会使患者面部部分温热现象但不会使患者产生灼伤或疼痛,一个穴位大约进行10 min左右,直至患者穴位周围出现红晕,每天可对患者进行1至2次的艾灸治疗。患者在进行艾灸时,护理要不时对患者进行训问,温度是否适宜,有无灼热或疼痛感,以及面部皮肤状况等等。根据患者的感受适当调节艾条与穴位的间距,避免出现烫伤风险。患者艾完成灸治疗后,护士要对患者艾灸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按摩力度要由弱渐强,由强减弱。按摩次数可每天进行2次左右,每次大约为5 min。3 d为一个治疗周期,持续观察3个治疗周期。

在心理护理上,①为缓解患者因该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可以采取与患者沟通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利用音乐、书籍、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降低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②在治疗过程中,为减少负面影响,护理可对患者进行周围性面瘫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效果,例如加强面部按摩,为减少冷风对面部的刺激,外出时要对面部进行遮挡等,对于低年龄患者的心理护理上,要加强患者家属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升治疗效果。③周围性面瘫会影响患者美观,这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为降低该疾病对患者外部的影响,可对患者进行有关美容信息,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可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评价类型。显效:患者面部外观无异常,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面部外观正常,但面部部分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无效:患者面部外观以及功能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1.43%),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导致面部血管痉挛,或者是由于致病菌的侵入受到感染引发的面部血管急性炎症,或者是由于面神经缺血导致水肿等,因此,在周围性面瘫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艾灸会加重面部水肿状况,不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使用艾灸进行治疗多在非急性期内进行。

从中医角度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是由经络空虚,面部遭受风寒之邪侵入后导致经脉气血不畅,引发筋肌收缩障碍。艾草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同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趋湿寒”等功效,被称为“医草”,常被用于针灸,说明艾灸具有疏通经脉,除湿寒,使淤积消退,补气血等效用、艾灸是利用点燃后产生热力的方式,将面部部分血管张开,能促进药性的更好吸收并发挥活络经脉的作用。穴位按摩,就是在经络腧穴学的基础上,对穴位进行按摩,刺激特定部位穴位,以达到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促进气血通畅,活络经脉的作用。周围性面瘫会导致患者面部神经发生痉挛后,出现面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部美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产生紧张、焦虑、不安、急躁易怒等表现,不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下降。所以,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有利于治疗的进一步开展。加上艾灸以及穴位按摩治疗,利用了艾草活血益气的中药药性,并施加按摩,使血脉通畅促进药性的吸收,在多方面共同作用下,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21.43%),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应用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心理护理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