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疾病护理中连续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9-25李照玉董文菊税文婷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

李照玉 董文菊 税文婷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疾病护理中连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护理的7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行连续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31.5±2.6)分,抑郁评分为(30.6±2.4)分。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5.6±3.0)和(50.9±2.0)分、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69.44%,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中,行连续护理模式,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连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36.02

近年来,我国逐渐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常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采用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合本院的72例慢性病患者,探究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接受护理的7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4.5±3.2)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1例、冠心病患者15例、高血压病患者11例、心肌病患者10例以及老年性关节炎患者5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一般数据对比(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行从饮食、运动以及锻炼指导,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给予患者连续护理模式,措施如下:(1)制定护理计划,由护士长以及护士构建慢性病护理小组,为患者制定明确的档案计划以及护理方案;(2)每周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用药以及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疏导,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3)每个月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者的家庭居住环境,并且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提升患者的家庭支持度;(4)患者出院前,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计划,并且建立和患者家属的微信沟通,通过及时调查以及反馈的方式,实时了解患者的具体状况,并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慮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31.5±2.6)分,抑郁评分为(30.6±2.4)分。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5.6±3.0)和(50.9±2.0)分、数据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69.44%,数据对比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31.5±2.6)分,抑郁评分为(30.6±2.4)分。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5.6±3.0)和(50.9±2.0)分、数据对比P<0.05。说明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连续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属于家庭的弱势群体,在患有慢性疾病后,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因而老年患者通常具有焦虑和抑郁问题,影响自身的健康、在对患者行连续护理模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医院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患者明确认知自身的疾病,并且可以科学的面对疾病。对于患者的家庭而言,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患者的家庭支持度,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临床研究显示,对患者疾病行全程连续性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且降低幅度达到10分以上。符合本文的研究观点。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为69.44%,数据对比P<0.05。说明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存在身体以及心理的双重问题,连续护理模式不仅涉及院内护理,同样对患者出院后行针对性的指导护理模式,这样可以全程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患者康复的护理策略,进而可以在心理和生理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研究显示,老年患者是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且由于受到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而通过延续性护理,建立院内以及院外护理模式,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其与本文研究观点相符。

总之,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采用连续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编辑:李豆

猜你喜欢

老年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7〕12号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保健科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