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善

2018-09-25高岷梁静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善人天道中华

高岷 梁静

什么是善?人们在基本认知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如符合自己意愿的理念、行为、人和事则为善,反正则为不善。但判断某一事物是不是善,不同文化尤其是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人则会有不同的回答,从不同的标准出发也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和评价。从中华文明的角度对“什么是善”加以澄清和理解,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和个体生存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善的基本含义

中华文明具有其独到的沿革历史和人文特色,其中许多事物的含义可以从文字中得到很好的诠释。善,也是如此。

善,从语言学角度其用法和含义虽然浩繁,但作为在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哲学和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则是指人们的一种主观判断、一种信仰,主要取善的本义及其引申义,作为研究、传承和弘扬的对象,成为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成璀璨夺目的善文化。

二、如何理解善

(一)道儒释的善恶观

善与恶是相对而生的概念,谈善必谈恶,谈恶也必谈善,中国道、儒、释三家的善恶观既有所区别又最终合为一体,代表了中华善文化的最高境界,所以理解善必以道、儒、释三家的观念为基本遵循。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深刻地揭示了“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是道家思想的精华所在。道家所谓的“善”指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思想行为,即合于天道的为善,不合天道的为恶。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做人的全部规范。纵观儒家思想,在他们看来,符合以“仁”為核心的伦理纲常的行为就是善,不符合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纲常的思想行为就是恶。

竺道生在谈佛性时,讲佛性即善性,说“善性者,理妙为善,返本为性”,认为得理为善,乖理则为不善。释,就是中国的佛家。中国佛家的善恶观与儒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佛家在谈人性善恶时,除世俗意义上的善恶外,强调识见心体、了解佛理、证悟解脱才是至善。

道儒释的天道或天伦、人道或人伦、佛道或佛伦,其所主张的善,是根脉相连、相互融通的,都导人以向上向好、导社会以和谐相处,共同积淀成博大精深的中华善文化。

(二)道儒释对善的经典论断

善,是品格,是教养,是境界,是立身处世之至理。中国的道、儒、释三家都认为,行善合于大道,积德近福远祸。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家的“道”是指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顺之必得其益,逆之必受其损。天道无亲,是因为天道能包容一切,对万物一视同仁;常与善人,是因为只有“善”合于宽容世间、利益众生的天道。是否行善积德,将最终决定人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儒家的“道”就是德,就是善,就是仁义。合道之人,内心大度,气质平和,举止得体。“善人者,人亦善之。”儒家强调如果善待他人,他人也自然会回报以善,如果都能做到善待他人,社会自然就会和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儒家认为,行善积德不仅是自己是事,也能惠及自己的家人和后世子孙;反之,做恶也会孽及自己的家人和后世子孙。

曾子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意思是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人如果不乐于为善,灾祸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福的距离却非常远了。

(三)正确鉴别善与伪善

道、儒、释关于善的倡导和主张代表了中华民族善的主流脉络,世代传承,为中华民族繁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但同时,在善的传承中,也难免夹杂着一些披着善的外衣的糟粕,混淆着人们的视听,戕害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地球村”的形成和西方宗教信仰传播的影响,一些打着传教、劝善幌子的伪善的东西不时沉渣泛起,深深侵蚀和毒害着中国人的思想认识,一些人也因此稀里糊涂背离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善,坠入他们伪善的圈子。对此必须要认真加以甄别,揭开其“伪善”的真面目,保持中华民族善的纯真性。

鉴别善与伪善,其实并不太难。那些讲道理,以理服人,以融物细无声方式引导开化人们心智的,就是善;那些不讲任何道理,以入不入他们所设计的圈、信不信他们所说、是不是向他们捐钱捐物为标准,将人硬性划分为兄弟姐妹与魔鬼,以名利为诱饵或以编造出来的“入地狱”“上天堂”来恐吓人们去信仰他们所谓的“神”“主”“规训”的,就是伪善。总之,真正的善,导人成为贤人、圣人、精神自由的人;伪善,则导人成为某种东西虔诚的精神奴隶。真正的善,建立在天地的自然法则之上;伪善,则建立在凭空捏造的虚无缥缈之上。真正的善,导人的方式往往是摆事实、讲道理、春风化雨;伪善,则从来不讲道理,只讲信与不信。

三、秉承中华善根,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中华民族是至善的民族,最淳朴,最讲道理,从来不信邪,这也是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曾几何时,西方的坚船利炮炸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也带来了“利益至上”的腐朽思想和“伪善”的精神鸦片,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手硬、一手软,又把“利”进一步予以无限放大。在“利”的驱使和“伪善”的鼓吹诱惑下,许多国人偏离甚至抛弃了中华民族“善”的秉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又一阵唯利是图、穷奢极欲、腐化堕落的歪风邪气。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了,但人们的信仰却缺失了,沉寂多年的会道门及牛鬼蛇神死灰复燃,封建迷信大行其道,披着“善”的外衣的邪教组织、黑社会组织趁机泛滥,中国社会陷入了迷迷茫茫、无所适从和得过且过的混沌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大力拨乱反正,社会的清风正气得以回归;大力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清理修订法律法规,社会的沉珂积弊得以割除;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民族英雄形象,弘扬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精神,赋予了新时代向善扬善的全新内容,中华民族善的光芒终于再现于当代中国社会。

但腐朽没落的思想不会在短期内轻易退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伪善”的思潮和行为仍然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蛊惑性,历史的重任呼唤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仁人志士坚定扛起,大力弘扬中华善文化,并将一切“伪善”彻底粉碎。倘如此,中华之善必大放异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作者简介:高岷、梁静,工作于河北邯郸,常年从事善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善人天道中华
《论语》“善人”解释的“德位之争”
老善人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战略委员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